[实用新型]一种避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7754.2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3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妍;戴琦;薄鑫;杜渐;邹盛;赵菲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南京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裴咏萍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变电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高度较高,尽量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尤其大多架设在山区丘陵地带,尤其较多线路穿越易落雷地区,为了防止雷电对线路的雷击造成停电事故,一般的线路在铁塔顶层安装避雷线以防止雷击。但是在易落雷地区,有时大面积的积雨云会越过铁塔顶层、特别是在转角铁塔外侧,很容易对变相输电线路造成绕击,给正常输电造成事故、带来极大的损失。
采用避雷针进行引雷,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避雷针直接安装较长,较重,现有安装多采用多根避雷针进行分体安装,各避雷针采用螺纹进行旋接。但该安装方式不便于拆装,同时螺纹容易锈死,不方便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拆装和更换,且安全性能更高的避雷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雷装置,包括避雷管Ⅰ、避雷管Ⅱ、避雷管Ⅲ和固定座;固定座呈土字形,由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支撑架组成;支撑架上端设有锁紧装置,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避雷管Ⅱ的中部;避雷管Ⅰ、避雷管Ⅱ、避雷管Ⅲ的内径相同,且依次通过锁紧装置固定成同轴的一体结构,且与下固定板呈60°向上倾斜;避雷管Ⅲ位于最上端,且顶端设有避雷针;每个锁紧装置均包括两个卡环;每个卡环均包括两端锁紧板和中间的压紧环;压紧环呈半圆形;锁紧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锁紧孔;两个卡环通过两端锁紧孔内的螺栓进行紧固。
其中,避雷管Ⅰ的前端、避雷管Ⅱ的两端、避雷管Ⅲ的后端均设有环槽,且固定时,避雷管Ⅰ的前端环槽和避雷管Ⅱ的后端环槽相连、避雷管Ⅱ的前端环槽与避雷管Ⅲ的后端环槽相连,环槽相连后的宽度与锁紧装置的压紧环宽度相适配,压紧环的内径与环槽的外径相适配。
连接避雷管Ⅰ、避雷管Ⅱ、避雷管Ⅲ的锁紧装置分别通过支撑杆与固定座的上固定板相连。
避雷管Ⅲ的前端呈球状,且球状前端中心设有主避雷针,主避雷针两侧分别设有副避雷针。
避雷管Ⅰ的后部,避雷管Ⅱ的中部,和避雷管Ⅲ的前部、球状后端分别设有卡槽;卡槽的宽度与锁紧装置的压紧环宽度相适配;避雷管Ⅰ的后部和避雷管Ⅲ的前部均依次通过锁紧装置、支撑杆与固定座的下固定板相连。
固定座、支撑架和支撑杆均采用金属导电材料;固定座的下固定板上设有透明固定盒;透明固定盒内设有串联的报警指示灯和电阻,且电路两端分别与下固定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锁紧装置对各分体的避雷管进行连接,代替了现有的螺纹连接,安装和更换各避雷管更加方便,同时延长了避雷管的使用寿命。
2、固定底座设计为土字形,并通过对应的支撑杆对各避雷管进行固定,更加稳固。
3、通过在各避雷管的连接处和固定处设置环状凹槽,使锁紧装置位于凹槽内,更加紧固,也方便了锁紧的定位。
4、顶端通过球状设计,以及主避雷针和副避雷针,进一步提高了引雷效果,避免了雷电绕击,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5、本实用新型避雷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灵活,安全性能高,能有效保护输电线路,降低雷击闪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避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避雷管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避雷管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避雷管Ⅲ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避雷管Ⅰ,2-避雷管Ⅱ,3-避雷管Ⅲ,4-固定座,5-锁紧装置,11、21、31-卡槽,12、22、32-环槽,33-主避雷针,34-副避雷针,41-下固定板,42-上固定板,43-支撑架,6-支撑杆,7-固定盒,8-指示灯,9-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南京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南京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7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