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挥发油收集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8470.5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9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雄;孙大正;陈凤;左武朋;杨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仁寿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9/02 | 分类号: | C11B9/0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2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挥发油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挥发油收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挥发油收集罐。
背景技术
挥发油又称芳香油,是植物组织中常见的倍半萜化合物,极难溶于水,但PPM级微量挥发油的水溶液即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故又称芳香水。根据挥发油与水的相对密度,将相对密度低于水的称为“轻油”;将相对密度高于水的称为“重油”。在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一般采用多能罐油水分离系统,然后进入挥发油收集罐内使重油和轻油分别分离,重油沉入罐底,轻油浮于液面,然后进行收集。但是目前挥发油收集罐的重油收集都是通过罐内重油收集管伸入罐内的底部,在罐体内液体的压力作用将重油压出收集。但是由于重油收集管的管口较小,重油收集管的管口周围的重油被压出后,重油收集管的管口周围的重油变少,而罐体内底部距离重油收集管的管口较远的重油来不及补充到管口附近,而上方的较轻的油会补充到重油收集管的管口附近导致重油收集管内有较轻的油存在,导致重油的纯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挥发油收集罐,通过喇叭口的结构以及喇叭口的开口延伸至罐体内的底部和侧壁,提高了收集效果,避免密度较轻的油也被收集进入重油收集管内,保证了重油收集管所收集液体的纯度;当罐体内的液体较多的时候,罐体内液体顶层、密度较小的成分通过溢流管进入轻油收集管内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了轻油和重油分别同时进行收集;通过呼吸器和呼吸管的作用,使得进液管内的液体能够顺利进入罐体内、重油能够顺利地从罐体内被压出至重油收集管内,并且呼吸器的高度和呼吸管最高处的高度分别高于视镜管中部的溢流管的上管口的所在高度,避免液体进入呼吸器或从呼吸管中溢出;呼吸管设有阀门A,通过调节阀门A的开度,从而可以调节重油收集管内液体被罐体内液体压出时的流速;呼吸管所设的弯管,并且弯管额关口向下,从而避免重油收集管内的液体直接挥发至大气中;重油收集管所的“U”形管,从而可以形成液封,避免重油收集罐内的液体全部回流进入罐体内;通过罐体顶部的视镜管,可以观察到罐体内的液面状况。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挥发油收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一侧侧壁的上部连通有进液管,另一侧侧壁的上部连通有重油收集管,所述罐体侧壁位于进液管和重油收集管之间的位置处连通有轻油收集管,所述罐体的上方连通设有视镜管,所述重油收集管位于罐体内的部分伸入罐体的中部、并向下延伸,所述重油收集管位于罐体内的管口下方连通设有喇叭口,所述进液管与盘管冷凝器的盘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轻油收集管位于罐体内的部分伸入罐体的中部、并向上延伸形成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上管口位于视镜管的中部位置处,所述视镜管与盘管冷凝器的溢流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喇叭口的开口向下延伸至罐体内的底部,所述喇叭口的开口边缘延伸至罐体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视镜管通过管道与盘管冷凝器的溢流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液管上连通设有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呼吸器的高度高于溢流管的上管口。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呼吸器的高度位于盘管冷凝器的溢流口的所在高度。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重油收集管上设有“U”形管,所述重油收集管上位于“U”形管与罐体之间连通设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上设有阀门A。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呼吸管的最高位置处高于溢流管的上管口。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呼吸管与大气连接的一端的管口设有弯管,所述弯管的管口向下。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阀门B。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腿。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挥发油收集罐,通过喇叭口的结构以及喇叭口的开口延伸至罐体内的底部和侧壁,提高了收集效果,避免密度较轻的油也被收集进入重油收集管内,保证了重油收集管所收集液体的纯度。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挥发油收集罐,当罐体内的液体较多的时候,罐体内液体顶层、密度较小的成分通过溢流管进入轻油收集管内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了轻油和重油分别同时进行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仁寿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仁寿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84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灰黄青霉及其应用
- 下一篇:适合稻曲病菌生长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