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泥鳅培育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0843.2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1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俊杰;沈光智;颜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良东阳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80;A01K63/06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53110 | 代理人: | 叶健 |
地址: | 655600 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泥鳅 培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泥鳅培育池。
背景技术
我国泥鳅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和浙江一带。泥鳅,肉质细嫩、清淡、鲜美、营养丰富,其肉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碘、铁等,并具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的苗种的培育优劣直接影响泥鳅的品质和产量,苗种培育池的科学性与舒适性直接关系到苗种的好坏。江苏连云港地区有较久的泥鳅养殖历史,但大部分为囤养,收购小规格泥鳅暂养在池塘网箱中,等价格高时出售。网上可见大量泥鳅育苗的信息,但是多为水花苗或者野生苗,水花苗容易繁殖但是成活率极低,野生苗在摄食和生长习性方面不及人工苗,不能形成规模化、可控性培育。泥鳅苗在培育的过程中,在喂养方面,由于水花太小,所以需要喂养豆粉和螺旋藻粉,和水花特制开口料。需混合掺水拌匀播撒喂养。一天喂养4次,增加了培育人员的工作量,且喂养不好,会导致整个泥鳅苗成活率下降,培育池的条件与水质,水温,水深等条件有关。现有泥鳅种苗培育池水深比较便于控制,水质与水温的控制力度较小,经常不符合要求,降低了泥鳅种苗的品质与成活率,因此需要对整个培育池进行改造,保证泥鳅每天需求食量,提高泥鳅苗的成活率,实现规模化养殖育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泥鳅培育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泥鳅培育池,包括池体、控制器,所述池体的左侧设有进水过滤器,所述池体右壁安装有水质感应器,所述池体底部中间设有臭氧供给装置,所述池体右侧设有喂食装置,且所述右侧池壁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池体的右端设有控制器,所述进水过滤器、水质感应器、臭氧供给装置、温度感应器和喂食装置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臭氧供给装置底部设置臭氧供给器,所述臭氧供给器通过电机与筛孔柱联通。
优选的,所述筛孔柱由竖柱和横柱组成,所述竖柱两侧设有两组横柱,所述竖柱和横柱表面均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设置密度大、直径小。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PLC智能电脑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进水过滤器的右侧分别设有冷水口和热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泥鳅培育池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水质监测器,定时监测池中水温与水质,设有冷水口与热水口,为池水提供便利的调节,培育池底部设有臭氧供给器,为池水提供消毒,同时臭氧不稳定可以分解成氧气以供鱼苗需要,提供好的环境保证泥鳅的健康,通过设置喂食装置可自动播撒食物,为泥鳅培育人员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不仅保证了泥鳅每天需求食量,而且提高了泥鳅苗的成活率,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育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进水过滤器、2冷水口、3热水口、4水质感应器、5臭氧供给装置、51筛孔柱、52电机、53臭氧供给器、8温度感应器、9喂食装置、1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良东阳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陆良东阳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0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杆塔预警终端
- 下一篇:配电室防漏水积水智能在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