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散热双通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4193.9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2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唯胜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6 | 分类号: | H02G3/06;H02G3/03;H0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361116 福建省厦门市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散热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散热双通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运行是电力企业追求的目标,高压设备的安全运行是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如果内部存在缺陷,会发生影响设备和电网安全运行的事故,对于现有的双通套管来说,它的下套管电极周围采用镂空设计,不仅观赏性差,而且在安装时,牢固性能很弱,非常不利于安装,很多时候根本不能符合使用要求。
专利CN 204088696,申请日为2014年9月6日,公开了一种,高强耐压双通套管,在下套管镂空部分用树脂完全浇铸之后,由以前空芯变为实芯,然而这种设计不仅使双通套管的重量加重,使用的材料增多,这样虽然能增加耐压性和稳固性,但也造成导电件的散热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散热双通套管,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导电棒,隔离柱,硅胶套和空腔连接片;
所述上套管、下套管和隔离柱采用环氧树脂制成,所述导电棒设置在双通套管的中心,贯穿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
所述下套管内的所述导电棒包覆有环氧树脂,所述导电棒的外表面和所述下套管的内表面形成空腔,所述导电棒和所述下套管通过所述空腔连接片相连接;
所述隔离柱位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之间,所述隔离柱两侧设置有所述硅胶套;
所述隔离柱的上下表面以及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槽。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连接片的数量为-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棒上包覆的环氧树脂厚度为2cm-5cm。
进一步地,包覆有环氧树脂的所述导电棒和所述下套管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cm-8cm。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的深度为0.5cm-2cm,所述散热槽的宽度为0.8cm-3cm。
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套的厚度为0.5cm-2.5c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散热双通套管,下套管的镂空部分采用空腔连接片进行连接,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且整体重量没有增加过多,在隔离柱和上、下套管上设置有散热槽,使得双通套管散热效果好,进而保护了双通套管不因高温影响,因而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散热双通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套管截面图;
图3为图1中的下套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上套管 20 下套管 30 导电棒
40 隔离柱 50 硅胶套 60 空腔连接片
70 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散热双通套管,图2为图1中的套管截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套管10,下套管20,导电棒30,隔离柱40,硅胶套50和空腔连接片60;所述上套管10、下套管20和隔离柱40采用环氧树脂制成,所述导电棒30设置在双通套管的中心,贯穿所述上套管10和所述下套管20;所述下套管20内的所述导电棒30包覆有环氧树脂,所述导电棒30的外表面和所述下套管20的内表面形成空腔,所述导电棒30和所述下套管20通过所述空腔连接片60相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柱40位于所述上套管10和所述下套管20之间,所述隔离柱40两侧设置有所述硅胶套50;所述隔离柱40的上下表面以及所述上套管10和所述下套管20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槽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唯胜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唯胜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41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