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4526.8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范加兴;董亮;黄兴国;喜恒坤;王跃伟;张滕;吴迪;许俊岩;屈振哲;任德强;张健;蒋雪;黄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02 | 分类号: | E21B4/02;E21B10/61;E21B27/00;E21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王春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砂 一体化 管柱 | ||
1.一种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该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包括油管(2)和钻头(5),油管(2)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设置,钻头(5)的工作端朝下,钻头(5)的尾部与油管(2)连接,钻头(5)的尾部连接有用于驱动钻头(5)旋转的驱动部件,钻头(5)的工作端设有能够喷射流体的喷射孔(6),油管(2)外设有用于捞砂的捞砂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捞砂桶(3)套设于油管(2)外,捞砂桶(3)为顶部开放的筒状结构,捞砂桶(3)包括筒形的侧壁(31)和环形的底板(32),侧壁(31)与油管(2)之间形成环形的容纳空腔,捞砂桶(3)的底板(32)与油管(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侧壁(31)的中心线与油管(2)的中心线重合,油管(2)的下部设有接箍(8),捞砂桶(3)通过底板(32)与接箍(8)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捞砂桶(3)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半筒体(33)和右半筒体(34),左半筒体(33)和右半筒体(34)通过销轴(35)和螺钉(36)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钻头(5)的尾部套设于油管(2)的下端内,钻头(5)的中心线与油管(2)的中心线重合,钻头(5)的尾部的外径小于油管(2)的下端的内径,钻头(5)的尾部与油管(2)之间形成环形的流体通道,钻头(5)的尾部通过连接组件(9)与油管(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9)包括支杆(91)、固定环(92)和轴承(93),固定环(92)套设于钻头(5)的尾端外,固定环(92)通过支杆(91)与油管(2)的内表面连接固定,轴承(93)设置于固定环(92)和钻头(5)的尾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9)包括轴承(93)和支撑板(94),支撑板(94)呈圆环形结构,支撑板(94)套设于钻头(5)的尾部和油管(2)之间,支撑板(94)与油管(2)连接固定,支撑板(94)内含沿油管(2)的轴向贯通的通孔,钻头(5)的尾端设有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通过轴承(93)与支撑板(9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与钻头(5)的尾部连接固定,所述驱动部件位于钻头(5)的尾部和油管(2)之间,所述驱动部件能够依靠流体的冲击驱动钻头(5)旋转,所述驱动部件为套设于钻头(5)的尾部外的螺旋叶片(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钻头(5)的工作端位于油管(2)的下端外,钻头(5)内含有连通喷射孔(6)与钻头(5)的尾部外的内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砂、冲砂及捞砂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钻头(5)的工作端呈圆锥形,该圆锥形的顶部朝下,钻头(5)的工作端外设有螺旋片形的刮刀,喷射孔(6)的喷射方向与油管(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45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凿孔机械设备
- 下一篇:一种非定向井井下电动钻具组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