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5566.4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傅剑涛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痰器负压 吸引 接头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固定器。
背景技术
负压吸引装置(吸痰器)使用于因手术、昏迷及疾病危重等自主排痰困难的患者,是重症监护室及病房的常用设备。上述患者需多次吸痰,吸痰器一次吸痰完毕后常放在床旁等待下次使用。此时需要将吸痰器的负压吸引接头固定,吸痰器的负压吸引接头的端部如图3所示。目前尚无专门固定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的固定器,接头的固定较随意。有的是直接将未使用过的一次性负压吸引管系在病床挡上;有的采用压脉带固定,具体是将接头的端部插入压脉带靠压脉带的收缩性固定接头,并将压脉带系到病床挡上。上述方式都很不规范;直接将负压吸引管系在病床挡上,不能系的很紧,容易固定不稳;采用压脉带固定操作较麻烦,并且固定后压脉带或要丢弃造成浪费,或要进行过消毒处理增加护士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可靠地固定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的固定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固定器包括连接件和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外壳、内套和压盖;内套位于外壳内并与外壳可拆卸连接,内套包括内套壳和柔性套,柔性套位于内套壳内,柔性套与内套壳连接,但柔性套靠近内套壳孔口处的部分不与内套壳连接,柔性套的内部空间为接头容腔;压盖包括接头进入孔和压紧凸缘,压盖与外壳螺纹连接,接头进入孔与接头容腔正对且孔径大于接头容腔的直径,压紧凸缘压缩柔性套;连接件和外壳连接。
进一步的是:连接件为夹子,连接件和外壳通过软绳连接。
进一步的是:外壳底部设置有连接孔,内套壳底部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包括变形槽和位于端部的导向限位头,连接柱穿过连接孔,导向限位头限制连接柱退出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简便。2、连接件和外壳可重复使用,节省成本;内套可更换,保证清洁,内套结构很简单,更换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固定器结构图;
图2是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3是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端部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连接件1、固定装置2、软绳3、外壳4、内套5、内套壳6、柔性套7、压盖8、接头容腔9、接头进入孔10、压紧凸缘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封闭并固定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的固定器,如图1至图2所示: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固定器包括连接件1和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外壳4、内套5和压盖8;内套5位于外壳4内并与外壳4可拆卸连接,内套5包括内套壳6和柔性套7,柔性套7位于内套壳6内,柔性套7与内套壳6连接,但柔性套7靠近内套壳6孔口处的部分不与内套壳6连接,柔性套7的内部空间为接头容腔9;压盖8包括接头进入孔10和压紧凸缘11,压盖8与外壳4螺纹连接,接头进入孔10与接头容腔9正对且孔径大于接头容腔9的直径,压紧凸缘11压缩柔性套7;连接件1和外壳4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固定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的方法如下:首先,松开但不拆下压盖8,压紧凸缘11不压缩柔性套7。然后,将接头插入接头容腔9,接头压缩柔性套7,柔性套7的收缩力抱紧接头,使接头固定。然后拧紧压盖8,压紧凸缘11压缩柔性套7,进一步增加柔性套7的抱紧力,使得固定更加可靠。最后将连接件1连接到其它固定物件上即可。
需要拔出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时,松开压盖8,减小柔性套7的抱紧力,再拔出吸痰器负压吸引接头即可。多次固定后,为保证清洁,可更换内套5,而连接件和外壳可继续重复使用。拆下压盖8,取出内套5,再放入新的内套5并装上压盖8即更换完毕。
“柔性套7靠近内套壳6孔口处的部分不与内套壳6连接的作用”是方便该部分柔性套7被压缩。
如前所述,连接件1连接到其它固定物件上,固定物件可以是病床,可将连接件1设计为夹子,连接件1和外壳4通过软绳3连接,将夹子夹到病床上即可。
如前所述,内套5与外壳4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推荐方式如下:外壳4底部设置有连接孔12,内套壳6底部设置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包括变形槽15和位于端部的导向限位头14,连接柱13穿过连接孔12,导向限位头14限制连接柱13退出连接孔12。装入内套5时,将内套5放入外壳4,并用力推内套5,因导向限位头14为锥形并且具有变形槽15,导向限位头14缩小而进入连接孔12。连接柱13穿过连接孔12后,导向限位头14恢复原状,卡在外壳4底部。取出内套5时,捏住导向限位头14使其缩小,然后推导向限位头14使其进入连接孔12,再拉内套5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5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