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5813.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6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萍;周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马晓亚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面板显示技术中,通常在制作完阵列基板后,将用于向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提供数据信号、扫描信号等信号的集成电路设置于阵列基板上,在将集成电路设置于阵列基板上之前,需要对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的各显示像素进行显示测试,以检测各显示像素在显示期间是否均可正常工作。
在进行显示测试时,通常在阵列基板上设置多个检测焊盘,外部电路通过检测焊盘将测试信号传输至阵列基板上的多路选通器以控制各显示像素的导通与关断。在现有的显示测试技术中,通常根据多路选通器的配比确定检测焊盘的数量,例如在12路选2路的多路分配器中,在阵列基板上需要设置12个检测焊盘来控制各路开关的导通与关断。这就大大增加了检测焊盘在阵列基板上所占的比例,从而占用较大的面板空间,难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窄边框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像素阵列,显示像素阵列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选通控制电路,包括至少一个选通控制单元,选通控制单元用于向显示像素阵列中的第一色显示像素提供数据选通控制信号;选通控制单元包括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入端、以及多个信号输出端;多个多路分配控制单元,各多路分配控制单元的选通控制端与各选通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检测焊盘,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检测焊盘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检测焊盘电连接,第一检测焊盘用于向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提供选通控制信号;第二检测焊盘用于向第一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信号;多个数据线组,各数据线组包括多条数据线;各多路分配控制单元包括多个输出端,各输出端与数据线组的其中一条数据线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通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选择控制模块、第二选择控制模块以及反向模块;其中,第一选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选择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选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选通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反向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反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选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第二选择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选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选通控制单元的第三信号输出端以及第四信号输出端;第一选择控制模块用于在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选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接收第一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信号,并将第一信号分时传输至与其电连接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或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选择控制模块与反向模块在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选通控制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信号的控制下,共同向第三信号输出端或第四信号输出端分时输出第二信号或第三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通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三信号输入端,反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反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选择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选择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以及第四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反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向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以及第六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为NMOS管或PMOS管,第二晶体管为PMOS管或NMOS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为NMOS管或PMOS管,第四晶体管为PMOS管或N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5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手机的图形用户界面
- 下一篇: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