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0661.3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习洪;张享;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清液 重力 初雨调蓄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调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在形成径流前,往往会淋洗、冲刷、输送空气中以及地面上的污染物,初雨含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直接排放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雨水直接进入污水管道会使得接近满负荷运行的地方污水管道爆满甚至引起城市内涝,因此通常会设置初雨调蓄池对初雨进行收集调理。
进入初雨调蓄池内的全部雨水一般通过水泵提升后排向污水管网进行处理,也有的将上清液通过水泵抽出排入自然水体,有的将上清液回收利用进行灌溉、或作景观用水。当调蓄池较大,上清液的水量往往会比较多,此时若上清液通过水泵作业排出调蓄池,将会耗费较长时间,且耗能较多;若所有调蓄池内的雨水全部排向污水管网,会极大地增大污水管道运行负荷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上清液速排、能耗低的初雨调蓄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上清液出水快速,全自动,能耗低,极大地减轻后续雨污水管道的负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包括调蓄池,所述调蓄池由挡流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缓冲池廊道,另一部分为调蓄池主体,所述挡流板的上部将所述缓冲池廊道和所述调蓄池主体连通,所述调蓄池主体的侧面上端开设上清液出水口,所述上清液出水口的入口前设置电动阀门,所述上清液出水口的底部标高高于受纳水体的洪水位标高。
本实用新型1)结构简单,布置容易。2)初雨调蓄池上清液可凭借重力流排入受纳水体,无需使用水泵抽取外排,能耗低,排出速度快。3)排出的雨水上清液对受纳水体不构成污染,上清液不需要随同污染程度较大的雨水一起排入污水管道,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池廊道相对的两侧面下部对应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初雨及较为干净的后期雨水均可由进水管道输送进入缓冲池廊道,出水管道可以将初雨或后续调蓄池主体下部污染物较多的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挡流板上端与调蓄池的外墙平齐,所述挡流板的上部设置过水通道将所述缓冲池廊道和所述调蓄池主体连通。缓冲池廊道的雨水水位高于过水通道后,雨水可通过过水通道进入调蓄池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挡流板的上端低于调蓄池的外墙,外墙的上部整体可作为过水通道,外墙上可另外开设过水通道。此时挡流板充当溢流板,当缓冲池廊道的水位高于挡流板的上端时,整个溢流板上端可作为过水通道直接溢流到调蓄池主体;也可以再在挡流板上增设过水通道,加快雨水进入调蓄池主体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水通道上设置格栅或液动旋转堰门的一种或几种。格栅可以为自清洗水平格栅,当缓冲池廊道中的雨水液位超过过水通道的底部时,此时液动旋转堰门是开启的,雨水可以进入调蓄池主体,同时雨水中的漂浮物由格栅拦截在缓冲池廊道一侧,不会进入调蓄池主体内;液动旋转堰门是常开的,只在调蓄池主体达到最高液位时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底部有坡度。坡度可朝向排空泵,方便智能喷射器冲洗时沉积在底部的污泥较快清理干净并聚集在一侧经排空泵泵出。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智能喷射器。智能喷射器可将池底进行彻底冲洗,且可旋转喷射,定点冲洗。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底部设有排空泵,所述排空泵的管道伸入所述缓冲池廊道上部。排空泵可将集中在一侧的污泥或者污染较大的泥水混合物排到缓冲池廊道内,排到缓冲池廊道内的泥水混合物可经出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一侧设置应急行洪廊道。可以是靠近进水管道的一侧,也可以为靠近出水管道的一侧,也可以灵活设置其位置。后期雨水量太多,调蓄池主体内已达到最高水位无法蓄水,后期较为干净的雨水可直接通过应急行洪廊道排入受纳水体。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行洪廊道与缓冲池廊道之间设置水力自动闸门,所述应急行洪廊道的下部设置应急行洪出水管。当调蓄池主体的水位到达最高水位后无法继续蓄水时,液动旋转堰门关闭,缓冲池廊道中的水位继续升高,浮箱室进水后水位升高,带动连杆转动,水力自动闸门开启,后期较为干净的雨水直接通过应急行洪廊道下部的应急行洪出水管排入受纳水体,完成泄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06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