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仪器导线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1007.4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0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婧;金葵花;薛峰;张海鸽;巩青娟;韩笑;叶媛;李娟;董晨;张静;赵依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仪器 导线 收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仪器导线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日常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医疗仪器,特别是监护仪,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医疗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监护仪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监护仪的用途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
目前的医用监护仪通常靠近患者的床头放置,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通常需要对患者的多项体征进行实时的监控,因而具有多个分别连接患者身上传感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导线,导线的无序交错显得十分零乱且不方便打扫。现有的监控仪通常是通过医护人员对大量导线进行缠绕或捆扎而进行简单的收纳,这仅能在有限的程度上提高整洁度,但在每次使用及回收仪器时,医护人员将不得不重复进行捆扎及整理,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且进行了捆扎放置的导线难以调节长度,使用起来也十分的不便。因而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导线收纳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仪器导线收纳装置,可以实现导线有效收纳的同时确保导线长度的可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仪器导线收纳装置,包括:
收纳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收纳装置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收纳线轴;
所述收纳线轴包括固定轴以及用于缠绕导线的套接在所述固定轴外侧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相对所述固定轴旋转复位;
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具有固定所述导线的两端点之间至少一点的固定部;
所述导线的一端由所述固定部开始,通过缠绕于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并引出至所述收纳装置壳体之外,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并引出至所述收纳装置壳体之外。
其中,所述固定轴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导线的所述另一端通入所述固定轴中。
具体地,在所述收纳装置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收纳线轴和第二收纳线轴;
连接所述第一收纳线轴的所述固定部的导线连接所述第二收纳线轴的所述固定部,通过缠绕于所述第二收纳线轴的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并引出至所述收纳装置壳体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纳线轴的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第二收纳线轴的所述固定轴首尾相连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线轴包括设置在其固定轴两端的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收纳线轴可通过所述连接部装卸。
此外,在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置有发条弹簧,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发条弹簧相对所述固定轴旋转复位。
另一方面,在所述收纳装置壳体内,所述收纳线轴沿所述收纳装置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此外,所述收纳装置壳体具有对应导线端的至少一个开口;
其中,对应连接仪器的导线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收纳装置壳体的同一侧表面。
优选地,缠绕于所述收纳线轴的所述导线为扁平导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仪器导线收纳装置,采用具有固定轴及套接在该固定轴外侧的可相对该固定轴旋转复位旋转轴。通过将医疗仪器的导线缠绕于旋转轴的外表面,当需要使用导线时,只需要从收纳装置内将导线抽出,而当使用完毕后,导线将通过旋转轴的旋转复位自动地重新收纳于收纳装置之内。采用这样一种结构的收纳装置在实现导线有效收纳的同时确保了导线长度的可调,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不必要的重复作业,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仪器导线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收纳线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收纳装置壳体,11-开口,12-开合部,2-收纳线轴,2a-第一收纳线轴,2b-第二收纳线轴,21-固定轴,22-旋转轴,23-固定部,24- 连接部,25-发条弹簧,3-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1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