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内镜镜头清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1277.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车娜;余少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70 | 分类号: | A61B90/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内镜 镜头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
背景技术
鼻内窥镜下鼻腔手术是目前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是在术中因鼻腔出血及鼻腔分泌物导致鼻内窥镜镜头模糊,或者因鼻腔内外温差问题导致镜头起雾。
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540947.3,公开日为2012.05.23,公开了一种鼻内镜加热防雾器。但是该加热防雾器无法解决鼻腔出血及鼻腔分泌物导致鼻内窥镜镜头模糊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20085944.9,公开日为2014.10.01,公开了一种喷水鼻内镜。但是该鼻内镜无法解决因鼻腔内外温差问题导致镜头起雾问题。
此外,不同医院提出不同的方案,有吊瓶式鼻内镜清洗器,有换药碗内放置温生理盐水,有术中配备专门助手在一边协助主刀清理擦拭镜头。这些方案的实施均有局限性,吊瓶式鼻内镜清洗器无法解决因鼻腔内外温差而引起的镜头起雾情况;单纯换药碗内放置温生理盐水对血沾染导致的镜头模糊效果欠佳;配备专门的助手擦拭镜头则浪费人力。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鼻腔出血及鼻腔分泌物导致鼻内窥镜镜头模糊,或者因鼻腔内外温差问题导致镜头起雾,且无需助手辅助操作的鼻内镜镜头清洗器,而目前关于这种清洗器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所述清洗器设有清洗器主体、盖板、加热装置、擦镜纸,所述清洗器主体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盖板设有通孔、第二把手,所述盖板设置在清洗器主体上部,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清洗器主体下部,所述盖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擦镜纸分别设置在通孔以及清洗器主体内部底部。
所述加热装置与清洗器主体为可分离式设计。
所述加热装置与清洗器主体为一体式设计。
所述加热装置为恒温加热装置。
所述擦镜纸为可更换式设计。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解决因出血及温差导致的镜头模糊问题;
2、操作者一人解决,无需助手辅助;
3、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的剖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的立体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的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清洗器主体 2.盖板
3.加热装置 4.擦镜纸
11.第一把手
21.通孔22.第二把手
实施例1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所述清洗器设有清洗器主体1、盖板2、加热装置3、擦镜纸4,所述清洗器主体1设有第一把手11,所述盖板2设有通孔21、第二把手22,所述盖板2设置在清洗器主体1上部,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在清洗器主体1下部,所述擦镜纸4分别设置在通孔21以及清洗器主体1内部底部,所述加热装置3与清洗器主体1为可分离式设计,所述加热装置3为恒温加热装置,所述擦镜纸4为可更换式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的实用方法是,往清洗器内倒入防起雾清洁液,将加热装置通电;将鼻内镜从盖板2中部的通孔21伸入清洗器主体1;设置在通孔21的擦镜纸4可清理鼻内镜镜身处的血迹及鼻腔分泌物;设置在清洗器主体1内部底部的擦镜纸4可清理镜头处的血迹及分泌物;加热装置3加热,使清洗器主体1内部的防起雾清洁液温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解决鼻内镜镜头起雾导致的问题;使用完毕后,倒掉清洁器,并替换擦镜纸4,以备下次清洗使用。
实施例1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内镜镜头清洗器,所述清洗器设有清洗器主体1、盖板2、加热装置3、擦镜纸4,所述清洗器主体1设有第一把手11,所述盖板2设有通孔21、第二把手22,所述盖板2设置在清洗器主体1上部,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在清洗器主体1下部,所述擦镜纸4分别设置在通孔21以及清洗器主体1内部底部,所述加热装置3与清洗器主体1为一体式设计,所述加热装置3为恒温加热装置,所述擦镜纸4为可更换式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12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机械加工设备线缆的束线装置
- 下一篇:线槽跨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