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钻孔防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1499.7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8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斌 |
主分类号: | E21B33/06 | 分类号: | E21B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文地质 钻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文地质钻孔防喷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摸清水文地质构造情况,防止生产过程中水害事故发生,需要利用钻机对岩层打钻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目前的水文地质勘探钻机打孔方式是:首先在勘探位置处打一浅孔,将固定套管固定到浅孔内,在固定套管外端头固定连接止水闸阀,然后将钻机的钻杆通过止水闸阀穿入到固定套管内部底端,对岩层实施钻进打孔,打孔完毕摸清水文地质情况后,拔出钻杆关闭止水闸阀,防治内部涌水流出影响生产。实际施工中,钻机在井下钻进勘探时,当遇到的含水层的水量、水压较大时,就会有大量的水从孔口喷出,喷水顺着钻杆对钻探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使钻场作业环境迅速恶化,影响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正常进行,且设备在进行工作时,稳定性能差,影响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文地质钻孔防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喷水顺着钻杆对钻探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稳定性能差,影响施工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地质钻孔防喷装置,包括辅助固定装置和圆筒形密闭腔,所述圆筒形密闭腔下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固定套管,且圆筒形密闭腔内部固定有内保护管,所述固定套管固定在勘探地质岩层上,所述辅助固定装置焊接在圆筒形密闭腔侧面上,且辅助固定装置由固定板和定位杆构成,所述圆筒形密闭腔中部右侧设置固定有止水阀,且圆筒形密闭腔左侧开设有泄水管,所述内保护管上端安装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上方通过压盖固定在圆筒形密闭腔上,所述圆筒形密闭腔中心内部放置有钻杆,所述止水阀由阀体、螺杆、转盘、塞阀和塞阀腔共同构成,且转盘固定在螺杆上端,所述塞阀上端与塞阀下端螺接在一起,所述螺杆下部均匀设置有螺纹,所述塞阀腔内部设置有塞阀腔凸起。
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在圆筒形密闭腔侧面设置有两个,且止水阀下端辅助固定装置上的定位杆长度小。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中部开设孔洞直径大于钻杆前端钻头直径,且塞阀腔内部最小处直径大于钻杆前端钻头直径。
优选的,所述圆筒形密闭腔外双侧钢结构铸造而成,且阀体与圆筒形密闭腔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内保护管侧壁上设置有氟塑料层,且密封圈为氟塑料材料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文地质钻孔防喷装置,结构设置合理,圆筒形密封腔采用双层结构,保护效果更好,泄水口采用软管连接,同时由于密封圈的密封作用,钻孔喷水就不会顺着钻杆喷出,而是从侧壁泄水口通过软管流入到排水沟内,不影响正面施工人员继续打钻或起拔钻具,可有效防止涌水喷出孔口伤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内保护管采用氟塑料设置,防腐蚀,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同时侧面采用辅助支撑结构进行设备的固定,提高钻孔工作的稳定,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止水阀正式示意图。
图中:1、勘探地质岩层,2、钻杆,3、固定套管,4、辅助固定装置,5、止水阀,6、密封圈,7、压盖,8、泄水管,9、圆筒形密闭腔,10、固定板,11、定位杆,12、内保护管,13、塞阀腔凸起,14、阀体,15、螺杆,16、转盘,17、螺纹,18、塞阀,19、塞阀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斌,未经王文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1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头泵式井内除淤装置
- 下一篇:可降解封隔器及多级分层压裂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