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科单人操作式伤口无菌清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2011.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冠臻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科 单人 操作 伤口 无菌 清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单人操作式伤口无菌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伤口丧失了皮肤的防御屏障作用,同时,由于伤口自身的代谢产物也是细菌的营养基,所以,当伤口的创面被污染或者创面坏死组织增多时,伤口就会停滞在清创期或炎症期,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因此,伤口的愈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伤口的清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去除伤口分泌物、减少细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清洗伤口可以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伤口转化为迁延不愈的慢性伤口。
目前,在医院的临床中,医护人员在清洗伤口时,一般通过棉球蘸取清洗液,然后,再用带有清洗液的棉球清洗伤口,因此,在伤口的清洗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较多的棉球蘸取清洗液,所以,采用带有清洗液的棉球清洗伤口的操作不方便、棉球浪费严重。
同时,由于伤口本身肉芽组织脆弱,容易损伤,并且伤口表面绝大多数呈不规则状,而带有清洗液的棉球与伤口之间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伤口的清洗效率低、清洗不彻底、清洗效果差;又由于棉球的棉絮容易残留于伤口表面而形成异物,上述异物会刺激伤口,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有时甚至造成伤口感染,成为伤口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外科单人操作式伤口无菌清洁装置,能够解决传统棉球清洗对伤口造成感染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外科单人操作式伤口无菌清洁装置,包括主底座、线卡、副底座、手持部和清洁头,所述线卡和副底座固连在主底座侧壁上,所述手持部设置在主底座上,所述清洁头设置在副底座内。
优选的,所述主底座包括主底座固定柱和主底座固定环,所述主底座固定柱中部具有通孔,所述主底座固定环固连在主底座固定柱底部,主底座固定环具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手持部包括手持部连接头、手持部手持杆和手持部连接导线,所述手持部手持杆头部连接手持部连接头,尾部连接手持部连接导线。
优选的,所述手持部连接头为圆柱形,侧壁具有对称的连接凸头。
优选的,所述清洁头包括清洁头连接槽、清洁头连接头和清洁头出液口,所述清洁头连接头和清洁头出液口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所述清洁头连接槽对称设置在清洁头连接头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清洁头连接槽为“L”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外科单人操作式伤口无菌清洁装置,结构巧妙使用方便,能够使用单手进行操作,快速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尖嘴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底座,2、线卡,3、副底座,4、手持部,5、清洁头101、主底座固定柱,102、主底座固定环,401、手持部连接头,402、手持部手持杆,403、手持部连接导线,501、清洁头连接槽,502、清洁头连接头,503、清洁头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外科单人操作式伤口无菌清洁装置,包括主底座、线卡、副底座、手持部和清洁头,所述线卡和副底座焊接在主底座侧壁上,所述手持部放置在主底座上,所述清洁头放置在副底座内。
所述主底座包括主底座固定柱和主底座固定环,所述主底座固定柱中部具有通孔,所述主底座固定环焊接在主底座固定柱底部,主底座固定环具有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冠臻,未经陈冠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2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碳基导电膜体积电阻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保开关桩头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