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2014.6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1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涛;廉凯春;刘晓丽;刘永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智能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8 | 分类号: | G01N33/28;G01N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产品 微量 测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仪器,特别涉及一种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
背景技术
含碳量的多少是衡量石油开采价值和石油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石油产品残碳测定通常是将已称重的待测试样放入样品管中,再将样品管放入密闭炉体内,在惰性(氮气)气体氛围中,按规定的温度程序升温,将其加热到500±2℃,使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易挥发物质,并由氮气带走,留下碳质型残渣,以该碳质型残渣占原样品的百分数报告微量残碳值。现有的微量残碳测定器的加热器件与密闭炉体之间存在间隙,其加热效果不佳,有待于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热效果不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包括加热炉、盖设于加热炉上的密封盖及设于加热炉外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加热炉外的陶瓷加热套及套设于该陶瓷加热套外的固定套,所述陶瓷加热套包括陶瓷筒及穿设于该陶瓷筒内的加热丝,所述陶瓷筒为由多个陶瓷块相互抵靠拼接而成的圆筒形,且刚好套设于加热炉的炉壁外侧,每一陶瓷块的中部沿其横向设有贯穿其两侧并供加热丝穿过的丝孔,所述固定套包括套设于陶瓷加热套外周面的套体及由套体的上下端向陶瓷加热套方向弯折形成的折边。
优选方案为,每一陶瓷块的内侧面中部设有一与加热丝的丝孔相通的导热孔。
优选方案为,每一陶瓷块的横截面为扇形,各陶瓷块相互抵靠排列将陶瓷筒分成若干层及若干列。
优选方案为,所述加热丝为电阻电热合金丝。
优选方案为,所述固定套为不锈钢套。
优选方案为,所述陶瓷加热套与不锈钢套之间还设有隔热层。
优选方案为,所述隔热层为云母片层或岩棉层。
优选方案为,每一陶瓷块的内径为100㎜,外径为130㎜,各导热孔的孔径为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通过穿设有加热丝的陶瓷加热套直接贴设于加热炉的外壁上,并通过导热孔使加热丝的热量能快速传递给加热炉,供其使用,提高热效率。同时耐高温性强,强度高,保证其整体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陶瓷加热套立体图;
图3为图2中单个陶瓷块的立体图。
图中:
100、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10、加热炉;20、密封盖;30、加热装置;11、进气管;12、出气管;31、陶瓷加热套;32、固定套;33、陶瓷筒;36、陶瓷块;37、导热孔;320、套体;321、折边;360、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石油产品微量残碳测定器100包括加热炉10、盖设于加热炉10上的密封盖20及设于加热炉10外的加热装置30。
该加热炉10为双层不锈钢体,其外径为100㎜,高度为110㎜。该加热炉10的底端连通有一进气管11及一出气管12。该进气管11用于向加热炉10内充入氮气。
该加热装置30套设于加热炉10外,其包括陶瓷加热套31及套设于该陶瓷加热套31外的固定套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智能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智能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2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