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2369.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任备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3329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乙烯 相干 螺杆 压缩机 粉尘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石法氯乙烯市场呈现过饱和状态,为提升氯乙烯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对聚合用单体氯乙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含水量是衡量氯乙烯单体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在电石法氯乙烯生产行业,氯乙烯主要是靠重力分层和固碱干燥法除水,一般控制含水量在500-600ppm之间,通过变温变压吸附除水技术可保证含水在200ppm以下。但是此工艺在运行中吸附用分子筛因温度和压力变化存在粉化现象,进入干燥压缩机导致压缩机无法安全平稳运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能去除粉尘的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精过滤器、第二高精过滤器、进原料气管道、出原料气管道、进反吹气管道、出反吹气管道,所述第一高精过滤器包括第一原料气进口、第一原料气出口、第一反吹气进口、第一反吹气出口、第一滤芯和第一灰斗,所述第二高精过滤器包括第二原料气进口、第二原料气出口、第二反吹气进口、第二反吹气出口、第二滤芯和第二灰斗,所述进原料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原料气进口和第二原料气进口,所述出原料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原料气出口和第二原料气出口,所述进反吹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反吹气进口和第二反吹气进口,所述进原料气管道与第一原料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一,所述进原料气管道与第二原料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二,所述出原料气管道与第一原料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三,所述出原料气管道与第二原料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四,所述出反吹气管道与第一反吹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五,所述出反吹气管道与第二反吹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六,所述进反吹气管道与第一反吹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七,所述进反吹气管道与第二反吹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八,所述第一滤芯通过第一滤芯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高精过滤器的内部,所述第二滤芯通过第二滤芯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高精过滤器的内部,所述第一灰斗的末端设置第一手动阀门,所述第二灰斗的末端设置第二手动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精过滤器和第二高精过滤器安装压差报警系统。
优选地,所述压差报警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分散控制系统,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高精过滤器和第二高精过滤器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均至少为3个,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为中空圆筒状。
优选地,所述管道为不锈钢管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灰斗和第二灰斗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保证粉尘过滤持续运行,生产效率高。能够过滤进入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前的粉尘,从而保证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安全平稳运行,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的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差报警系统的作用原理图。
附图标记列表:1、第一高精过滤器;2、第二高精过滤器;3、第一原料气进口;4、第一原料气出口;5、第一反吹气进口;6、第一反吹气出口;7、第二原料气进口;8、第二原料气出口;9、第二反吹气进口;10、第二反吹气出口;11、阀门一;12、阀门二;13、阀门三;14、阀门四;15、阀门五;16、阀门六;17、手动阀门一;18、手动阀门二;19、第一滤芯;20、第二滤芯;21、第一灰斗;22、第二灰斗;23、阀门七;24、阀门八;25、进原料气管道;26、出原料气管道;27、进反吹气管道;28、出反吹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23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