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源设备夹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2528.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8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瑞;刘青安;马志强;苗心向;吕海兵;牛龙飞;丁文东;刘昊;李可欣;邹睿;周海;袁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21V21/10 | 分类号: | F21V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郑健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源 设备 夹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暗场成像所需光源设备的夹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精密光学元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空气中灰尘沉降等原因导致光学元件表面沉积颗粒物污染。光学元件表面颗粒污染在激光的作用下易导致在元件表面形成缺陷,因此需对元件表面的颗粒污染物定期清洁,保持元件表面洁净度等级。元件表面的颗粒物检测为光学元件的洁净等级的维持提供便利。目前国内外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颗粒物检测系统主要围绕光散射理论设计。当光源产生的光线以一定角度斜入射到光学元件上,元件表面存在颗粒时,导致纹理产生凹凸变化,光线照射在颗粒上会产生散射效应。针对大口径的元件表面颗粒物测量方式一般分为两步,首先使用颗粒收集装置收集元件表面颗粒,然后将收集的颗粒置于显微镜下,统计颗粒的数量分布,尚无在线颗粒物检测方式。本实用新型为在线颗粒物检测系统的光源系统组成。由于精密光学元件一般处于高度洁净环境中,光学元件同时位于所属光机系统的运行光路中,为使检测设备不影响原始光路的运行,采用侧照明方式,光源位于光学元件的两侧,对称照射元件表面。为使光学元件得到均匀光照辐射,较好的照明效果,得到颗粒物的暗场成像,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针对线光源的夹持器,以便于调整光学元件表面入射光线角度,实现光源的照射角度照射高度灵活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设备夹持器,通过设置的支撑单元和夹持单元,使光源设备能够固定于光学元件的表面上,同时设置在支撑单元上的高度调整组件和角度旋转组件,使得光源设备的出射光线可沿光学元件的表面发生偏转以及上下移动,实现自由调节和灵活调整,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光源设备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与光学元件相配合的夹持单元;
一设置于所述夹持单元一端、且与光源设备相配合的支撑单元;
其中,与所述光源设备可拆卸连接设置有一连接机构,所述支撑单元的自由端设置有一角度旋转组件,其与所述连接机构相配合,以使光源设备的出射光可沿光学元件表面发生预定的角度偏转。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一第一U型槽,以及固接设置于其一端的环状支撑杆。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光源设备上设置有一卡槽,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第二U型槽,以及固接设置于其一面上的圆环状突出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支撑单元上还包括有一高度调节组件,其为圆柱形杆,所述圆柱形杆一端被设置成截面为实心圆的实心圆端,另一端截面为圆环的圆环端;
其中,所述实心圆端与所述环状支撑杆相配合设置、且与环状支撑杆以第一锁紧组件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角度旋转组件被设置为T字型结构;
其中,所述T字型结构的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圆环端相配合设置、以第二锁紧组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T字型结构的另一端与圆环状突出部相配合设置、且以第三锁紧组件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被设置为螺栓和与其相配合的螺孔;
其中,所述螺孔被设置在支撑单元的环状支撑杆上。
优选的是,其中,在所述圆柱形杆的实心圆端上、其与第一锁紧组件中螺栓的接触面被设置为内凹平面。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锁紧组件为两个相对设置于高度调节组件圆环端的螺纹孔和与其相配合的螺栓。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三锁紧组件为设置在圆环状突出部上的螺纹孔和与其相配合的螺栓。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夹持器被设置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对光源设备在光学元件两侧边框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使其在光学元件两侧平行发光,将光学元件表面上的沉积颗粒污染物清晰的显现出来。
其二,设置的高度调节组件和角度旋转调节组件使光源设备发出的光线,具有多个入射高度和角度的调节范围,光学元件的表面得到均匀的光照辐射,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光源夹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光源夹持器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2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