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2588.3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项德贵;陈朝伟;王倩;王鹏飞;王思敏;赵亦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套管 变形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采所用的钻井组合套管,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防止井压裂时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属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采钻完井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四川省长宁—威远页岩气区块在水力压裂时套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压裂施工难度和成本增加,为后续作业和生产带来极大困难,造成单井产量低、井生命周期短等问题,严重影响页岩气开发整体经济效益。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快速发展,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的主要手段,而压裂时常伴随着微地震发生,造成地层一定尺度的错动,地层错动所产生的剪切力直接作用在套管上,套管发生塑性变形甚至发生破坏,最终导致压裂施工无法继续进行。目前大部分压裂井特别是页岩气井的套管都是采用高强度单层套管,都未能有效地防止套管变形的问题。由于套管变形,导致了储层水力压裂段数减少,单井产量降低,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阻碍非常规油气规模开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套管外套设纤维外套,使套管不易变形,解决了井压裂时套管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包括至少一段套管单元,所述套管单元包括:
套管;
接头,其连接于所述套管的一端;
纤维外套,其套设于所述套管外,所述纤维外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接头。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纤维外套上具有多个孔眼,在所述组合套管位于井筒内的状态下,所述组合套管与所述井筒之间形成的环空中的水泥浆能通过多个所述孔眼渗入所述纤维外套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的环空,所述水泥浆与所述纤维外套融为一体。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接头连接于所述套管的顶端,沿所述接头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上凹槽和至少一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内能嵌设一卡箍,所述卡箍能在所述接头的外部固定所述纤维外套。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包括多段串联连接的所述套管单元,相邻的两段所述套管单元中,上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套管的底端连接于下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接头,上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纤维外套的下端通过另一卡箍固定至下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接头的上凹槽内。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接头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底端,沿所述接头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上凹槽和至少一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内能嵌设一卡箍,所述卡箍能在所述接头的外部固定所述纤维外套。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包括多段串联连接的所述套管单元,相邻的两段所述套管单元中,下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套管的顶端连接于上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接头,下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纤维外套的上端通过另一卡箍固定至上方所述套管单元的所述接头的下凹槽内。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接头与所述套管的一端之间为螺纹连接。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套管的外径为0.127米至0.245米。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纤维外套的外径为0.152米至0.280米。
如上述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其中,所述纤维外套是芳纶纤维制的纤维外套或高强度碳纤维制的纤维外套。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安装工艺流程安全快速,能有效地防止井压裂时套管变形,对套管保护效果明显,套管不易变形、损坏,合理地解决了井压裂时套管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 套管
2 接头
21上凹槽
22下凹槽
3 纤维外套
4 卡箍
5 井壁
6 水泥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2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页岩气井压裂时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
- 下一篇:连续管对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