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双传动链消隙装置的转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2680.X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波;张亚林;李建军;曹国光;银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57/12 | 分类号: | F16H57/12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传动链 装置 转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星通信天线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单电机双传动链消隙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的方位驱动装置的主要驱动方式除双电机双减速器直流消隙驱动外,还有常用的一种是电机、涡轮减速器、行星减速器、末级齿轮副的单驱动形式。单驱动这种驱动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传动齿隙,尤其是末级齿隙。齿隙过大,天线的指向精度和跟踪精度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Ka及以上较高频率的应用,对天线的跟踪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否则就不可能满足使用要求。
双电机直流消隙技术是在电机反转时,一个电机正向驱动,另一个电机适度反向预载,反向预载不影响驱动装置的正向运转,从而能够消除末级传动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齿隙,反转时,加载的载荷大概在额定载荷的10%-20%间。这种方式需要的伺服控制系统复杂,成本较高。另一种是单电机(直流或交流电机)消隙技术,即齿轮加工制造过程中,提高其加工精度,降低误差,降低减速器本身的齿隙特别是末级齿隙,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安装法兰轴线和输出小齿轮轴线偏心,在装配时通过旋转法兰调整末级齿轮副的啮合中心距,以达到减小回差的目的,采取这些措施消除了大部分传动间隙,特别是末级传动齿隙。但是提高加工精度是存在瓶颈的。并且,随着减速器加 工精度或转盘轴承精度的提高,其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所提及的传统天线消隙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提供了一种单电机双传动链消隙装置,消除了末级齿隙,解决了传统消隙技术成本较高的问题。
对此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带有双传动链消隙装置的转台,其包括基座,位于基座上配装有转盘轴承,在转盘轴承上方设有双传动链消隙装置;
所述的双传动链消隙装置由第一减速装置、第二减速装置和驱动电机组成,第一减速装置与第二减速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减速装置包括减速器和输出齿轮,输出齿轮配装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
所述的第一减速装置的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二减速装置的减速器的输入轴共轴,所述的第一减速装置和第二减速装置的输出齿轮都与转盘轴承的外圈啮合,驱动电机与第一减速装置的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减速装置的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二减速装置的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减速器由蜗轮减速机和行星轮减速机组成,所述的行星轮减速机的输入轴与蜗轮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为环形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的联轴器为膜片式联轴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盘轴承的外圈与基座固定连接,位于转盘轴 承上方设有转盘,转盘与转盘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双传动链消隙装置设置在转盘上。
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伸出至壳体外,所述的第二传动链的减速器伸出至壳体外。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为:
本单电机双传动链消隙装置采用两组传动链来消除末级传动齿隙。采用简单交流伺服系统即可实现消隙,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直流伺服系统,降低了伺服的设计加工成本;本装置通过施加消隙力矩消除末级齿隙,消隙效果优于单电机单传动链装置,大大提高了天线的指向和跟踪精度。
本单电机双传动链消隙装置消隙力矩可以连续可调。在天线定期维护时,调整消隙力矩来保证天线的指向和跟踪精度。
本单电机双传动链消隙装置的两组传动链采用膜片式联轴器,实现了无间隙的轴对轴连接,能够补偿传动链、蜗轮减速器输入轴的角向偏差。膜片联轴器采用抱紧形式连接两个传动链,这样可以实现两个传动链上的力矩连续可调。
在需要调节时,可以将两个联轴器取消连接状态,由第二传动链的减速器开始进行调节,将第二传动链的减速器上连接的传动齿轮啮紧,由涡轮减速箱的自锁保持啮紧状态,在将两个联轴器进行连接,则达到消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电机双传动链消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组传动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基座1、输出齿轮2、外圈3、内圈4、减速器6、驱动电机8、联轴器9、蜗轮减速机11、行星轮减速机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带有双传动链消隙装置的转台,其包括基座1,所述的基座为环形基座,位于基座上配装有转盘轴承,所述的转盘轴承的外圈3与基座固定连接,位于转盘轴承上方设有转盘,转盘与转盘轴承的内圈4固定连接,双传动链消隙装置设置在转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2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