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驻极体硅凝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5422.7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涛;陈如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08;A61L15/42;A61L15/44;A61L15/4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郑永泉,陈嘉毅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瘢痕 修复 驻极体硅 凝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驻极体硅凝胶。
背景技术
瘢痕是极为常见的创伤后遗症,目前为此,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可以彻底祛除瘢痕。因此,瘢痕的预防至关重要,需要了解的是,无论是创伤的愈合时间还是瘢痕的修复时间,时长越长,瘢痕的修复就越困难。硅凝胶贴片由于属于物理治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可促进瘢痕软化,提高其修复速率。与此同时,由于硅凝胶的价格较高,治疗周期长,患者往往未能坚持,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硅凝胶感染创面,硅凝胶不能与未愈合的创面直接接触,错失了修复的黄金时期,后期的愈合需要更长时间。
瘢痕的修复原则以越早时间越短效果越好,但根据临床经验,硅凝胶修复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另外,硅凝胶使用过程中,由于瘢痕本身存在瘙痒现象也会使患者信心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驻极体硅凝胶,能够吸收创面大量的渗出液,显著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可有效缓解创面的疼痛感及炎症反应,在创面愈合前期即可使用,降低瘢痕的程度及发生概率,在创面愈合的后期可促进瘢痕软化修复,抑制疤痕的生长,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驻极体硅凝胶,由背衬层、硅凝胶层、驻极体层及吸液层构成,所述吸液层粘贴在所述硅凝胶层的中央位置;所述驻极体层位于所述吸液层两侧,并与所述吸液层平行粘贴于所述硅凝胶层的两侧下方;所述硅凝胶层的面积大于所述驻极体层和所述吸液层的总面积;所述硅凝胶层的内部分散有微胶囊。
进一步地,所述硅凝胶层面积大于驻极体层和吸液层总面积;这样设置可以直接通过硅凝胶的黏性将敷料黏在皮肤上,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背衬层内表面黏附同等面积的硅凝胶层;硅凝胶具有粘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借助其自粘性可与背衬层紧密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硅凝胶层内部有倒置漏斗状微孔。这样设置有利于加速硅酮小分子以及生长因子定向渗出,促进瘢痕软化,抑制疤痕的生长,同时提高敷料的透气性。
进一步地,所述微胶囊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胶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胶囊能够缓慢的渗透到创面,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液层为壳聚糖无纺布。壳聚糖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吸液性能、抗菌性能和促愈合性能,且吸液后能够形成凝胶,起到防粘连的作用。同时吸液层和驻极体层,可以协同发挥作用,有效缓解创面的疼痛感及炎症反应,在创面愈合的后期抑制疤痕的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驻极体层为驻极体多孔膜,其表面静电位为700~1500eV,孔径为150~400μm,厚度为250~800μm。驻极体多孔膜加载有微电流,与皮肤接触可发挥抗菌、消炎作用,在该孔径范围内,生长因子及小分子硅酮可通过多孔膜渗透,从而被皮肤吸收,同时,该厚度范围的驻极体多孔膜硬度较小,随形性良好。
进一步地,所述的背衬层为聚氨酯薄膜或硅胶膜。聚氨酯薄膜或硅胶膜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有利于创面渗出液的蒸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吸液层粘贴在硅凝胶层中央位置,可以与创面直接接触,保护创面,同时提高敷料的舒适度。将驻极体层分成两片粘贴在吸液层两侧,并与吸液层平行,这样设置能够使驻极体层与皮肤直接接触快速产生微电流,加速血液循环,发挥抗炎、消炎、促愈合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硅凝胶层内部有倒置漏斗状微孔,有利于加速硅酮小分子以及生长因子定向渗出,促进瘢痕软化,抑制疤痕的生长,同时提高敷料的透气性。同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胶囊能够缓慢的渗透到创面,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3)壳聚糖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吸液性能、抗菌性能和促愈合性能,且吸液后能够形成凝胶,起到防粘连的作用。同时吸液层和驻极体层,可以协同发挥作用,有效缓解创面的疼痛感及炎症反应,在创面愈合的后期抑制疤痕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驻极体硅凝胶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驻极体硅凝胶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背衬层;2为硅凝胶层;3为吸液层;4为驻极体层;5 为漏斗状微孔;6为微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5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