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警用头盔的云服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6142.8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2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彬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Q10/06;G06Q50/26;H04N7/18;A42B3/04;A42B3/30;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盔 服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服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警用头盔的云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科技提升的同时,违法违规的手段也日渐隐蔽,特别是机场、车站、广场等人流量巨大的场所治安形势越发严峻,提前预防和筛查犯罪显得十分必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能够有效的利用网联网来预防和打击犯罪则是最有效和便捷的方式。
但现阶段,在警用领域,利用警用设备的云服务几乎没有,特别不利于文明、快速执法,具体表现为:
①现有的警用设备都是独立作用,相关设备之间没能以强大的物联网作为依托实现功能的集中化;
②在警用设备中直接投入大量硬件措施来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不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成本,而且极大地增加了设备自身负担;
③目前还没有解决公安、消防、边防、缉毒等领域需要远程监控和远程指挥现场的难题,与公安、消防、边防、缉毒等领域所具有的急迫性差距甚远。
针对以上缺陷,本案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有效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警用头盔作为云端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的高度集成,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云端计算、存储、控制,同时依托云端将数据库、指挥模块、执行模块连接,继而进行网上指挥和调度,极大地缩小了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的警用头盔的云服务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警用头盔的云服务系统,包括云端、警用头盔、公安系统数据库、指挥中心、派出所通讯设备;
所述的云端为云服务系统的中间枢纽,与警用头盔、公安系统数据库、指挥中心和派出所通讯设备无线连接,实现信息的双向传输,警用头盔作为云服务系统的移动终端,负责信息的采集、传递和接收,输送到云端并被云端识别的信息会自动与公安系统数据库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警务人员可直接通过指挥中心对佩戴警用头盔的警力进行集体的调度,及时做出调整策略,应对突发事件,警务人员也可通过指挥中心向派出所通讯设备发出指令,由派出所再对本所警力进行调度;
相应的,警用头盔具备唯一ID与云端连接,警用头盔上设置有摄像头、GPS定位模块、语音模块、控制主板和无线通讯模块;
相应的,云端具备身份证识别功能,接收从警用头盔传递的身份证图片,识别身份证号码,并与公安系统数据库进行对比,发现在逃或嫌疑人员信息,立即自动向指挥中心、警用头盔发出警报信号;
相应的,云端内部运用人脸识别算法,对警用头盔上传的视频信息中涉及的所有人员进行脸部识别,并与公安系统数据库进行对比,发现在逃或嫌疑人员信息,立即自动向指挥中心、警用头盔发出警报信号;
相应的,云端内部运用面部心率识别算法,可以对警用头盔上传的视频信息实时捕捉,通过人物毛细血管的微弱变化分析其心率,一旦发现异常心率变化时,立刻将信息反馈到警用头盔;
相应的,公安系统数据库中优选录入有在逃高危人员和嫌疑人的身份、面貌特征信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警用头盔的云服务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1)云端身份证识别功能和人脸识别功能的运用,使其与公安系统数据库自动进行比对,一方面降低了认为人眼查询的困难性,另一方面,提高了信息查找匹配的精确度,同时可以立马将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和警用头盔,避免了抓捕行动的滞后性;
(2)云端运用了面部心率识别算法,可以对警用头盔上传的视频信息实时捕捉,通过人物毛细血管的微弱变化分析其心率,一旦发现异常心率变化时,立刻将信息反馈到警用头盔,对预防犯罪具有极大的操作价值;
(3)警用设备、数据库、操作系统都与云端连接,实现了功能的集成化,一方面有专有ID实行信息的对接,确保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的处理高效、指令的下达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云端连接示意图;
图2是警用头盔内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使用者首次使用警用头盔时,需要登录本实用新型的云服务系统,输入警用头盔的ID信息,再将所在警务局或派出所信息与其匹配,同时完善使用者个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彬,未经刘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6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高低压开关柜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减少背光产品亮点的手机胶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