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闷渣坑钢坯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8271.0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5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艳;张世建;刘刚;吉元晖;戚洪轩;吕秀平;尹卫平;杨晓清;张贺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林秋兰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闷渣坑 钢坯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闷渣坑钢坯固定装置,涉及钢渣处理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在钢渣处理领域中,闷渣法处理工艺由于具有适用性强、成品渣去向广泛等优点,被广泛采用,现有的水淬闷渣坑的内壁原始设计时采用螺栓吊挂钢坯的固定方式,钢坯在使用中直接与红渣接触,闷渣中产生的高温蒸汽造成高温腐蚀,导致内壁钢坯时常脱落,并且钢坯及紧固螺栓以及产生热应力变形,或在反复的热胀冷缩过程中发生断裂,影响闷渣坑的使用寿命。
当维修时,由于钢坯位于地下4~5m,并且具有较大的重量,且地下没有合适的落脚点,多使用挖掘机之类的大型机械来进行挖掘,通常需要一周左右才能够维修完毕,极大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并且现有的通过紧固螺栓固定钢坯的钢坯需要进行定制,造价较高,且故障率较高,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闷渣坑钢坯固定装置,成本较低且故障率较低,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闷渣坑钢坯固定装置,所述钢坯固定装置由钢坯固定单元堆叠而成,所述钢坯固定单元由四块钢坯单体插接而成,所述钢坯单体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宽与钢坯单体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钢坯单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插槽设置在长方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钢坯单体上设置有两个插槽,所述两个插槽设置在同一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钢坯单体上设置有两个插槽,所述两个插槽分别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插槽的槽深d与钢坯单体的高度h之比为1: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钢坯固定单元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闷渣坑钢坯固定装置,由钢坯固定单元堆叠而成,通过钢坯固定单元的自重来加强连接,减轻了固定装置的复杂程度,加工、安装方便。钢坯固定单元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紧固螺栓的设计,通过设置插槽来实现钢坯单体之间的插接,在保证了钢坯固定单元内壁的光滑程度、内壁不挂渣的同时,确保了钢坯单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槽宽与钢坯单体的厚度相同,能够增强插接的牢靠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同时钢坯为钢厂中常见的废料,取材方便,用来制作钢坯固定装置能够极大地节省制作成本,且该装置经久耐用,能够有效降低维修成本,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闷渣坑钢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钢坯固定单元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钢坯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钢坯固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钢坯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钢坯固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钢坯固定单元,2、钢坯单体,21、钢坯单体A,22、钢坯单体B,23、钢坯单体C,3、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同时,由于下文所述的只是部分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闷渣坑钢坯固定装置,所述钢坯固定装置由钢坯固定单元1堆叠而成,所述钢坯固定单元1由四块钢坯单体2插接而成,所述钢坯单体2上设置有插槽3,所述插槽3的槽宽与钢坯单体2的厚度相同。
所述钢坯单体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插槽3设置在长方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实施例1:如图3所示,所述钢坯单体2上设置有两个插槽3,所述两个插槽设置在同一面上,能够方便插接。如图4所示,钢坯固定单元1由钢坯单体A21和钢坯单体B22插接而成。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所述钢坯单体C23上设置有两个插槽3,插槽3分别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能够保障钢坯单体2之间连接的紧密型。其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所述插槽3的槽深d与钢坯单体2的高度h之比为1:2,能够保证相互配合的钢坯单体的2上表面和下表面能够分别在一个同一个平面上,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钢坯固定单元1由于支撑点分散,发生晃动造成安全事故。
实施例4: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钢坯固定单元1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保证钢坯固定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闷渣坑钢坯固定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8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