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检型自润滑传动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8370.9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君泽房屋修缮队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C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800 重庆市綦江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检 润滑 传动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用主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检型自润滑传动轴。
背景技术
主轴指从发动机或电动机接受动力并将它传给其它机件的轴,一般用在变速器上。主轴的润滑系统是变速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用是供给变速机构内各运动摩擦副合适压力和流量的润滑油。现有变速机构润滑系统的结构设计多采用在主轴上设置润滑油道的方式来实现润滑。在轴的中心钻出轴向主油道,并在安装轴承、齿轮和离合器等相应位置处钻出与轴向润滑油孔相通的径向子油道。这样,润滑油经各传动轴的端部进入轴向主油道,并通过若干径向子油道对相应的轴承、齿轮及离合器进行润滑、冷却。
高速旋转对变速机构润滑性能影响很大,主油道内的润滑油液受到离心力作用,其使得在给定润滑油压力下,流入主油道和各子油道流出的润滑油流量出现变化,有可能出现主油道末端无法向位于末端的子油道供油的现象,导致末端传动元件润滑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检型自润滑传动轴,在所述主油道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检测流入主油道的润滑油流量,并根据该数据控制润滑油注入的流量和压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检型自润滑传动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上设置有多个半径不同的安装段,其关键在于:沿所述轴体轴心线开设有轴向的主油道,所述安装段的侧壁上开设有径向的子油道,所述子油道与所述主油道相通,在所述主油道内安装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监测润滑油流量。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自检型自润滑传动轴,外部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流量传感器检测的润滑油流量数据,控制外部润滑油注入的流量与压力,从而保证主轴的主油道能够为所有子油道供油,进而保证能够为安装在轴体上的轴承、齿轮和离合器等的轴向润滑油孔供油。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传感器位于所述主油道的末端与最后一个子油道之间。由于润滑油黏度较大,主油道的末端会出现供油不足情况,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测主油道内润滑油注入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监测主油道的末端的注油情况。
在具体实施时,为保证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导线不受润滑油的影响,能够准确的与外部控制器相连,在所述主油道的尾部还设置有导线管,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导线经所述导线管与外部控制器相连,所述导线管采用树脂材料。
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有效检测主油道末端向位于主油道末端的子油道供油情况;并根据流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控制外界润滑油注入的流量和压力,保证主轴上的传动元件的润滑系统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检型自润滑传动轴,包括轴体1,所述轴体1上设置有多个半径不同的安装段2,其关键在于:沿所述轴体1轴心线开设有轴向的主油道3,所述安装段2的侧壁上开设有径向的子油道4,所述子油道4与所述主油道3相通,在所述主油道3内安装有流量传感器5,所述流量传感器5监测润滑油流量。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自检型自润滑传动轴,外部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流量传感器5检测的润滑油流量数据,控制外部润滑油注入的流量与压力,从而保证主轴的主油道3能够为所有子油道4供油,进而保证能够为安装在轴体1上的轴承、齿轮和离合器等的轴向润滑油孔供油。
从图1还可看出,所述流量传感器5位于所述主油道3的末端与最后一个子油道4之间。由于润滑油黏度较大,主油道3的末端会出现供油不足情况,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测主油道3内润滑油注入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监测主油道3的末端的注油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所述流量传感器5的导线不受润滑油的影响,能够准确的与外部控制器相连,在所述主油道3的尾部还设置有导线管6,所述流量传感器5的导线7经所述导线管6与外部控制器相连,所述导线管6采用树脂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君泽房屋修缮队,未经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君泽房屋修缮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8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