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车载音响的USB充电接口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9102.9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6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马然;薛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4 | 分类号: | H01R13/74;H01R13/72;H01R13/44;H01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车载 音响 usb 充电 接口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USB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载音响的USB充电接口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车载音响主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与外部通信所需要的专有接插件也越来越多,音响主机的后部空间很有限,以及车辆轻量化发展对零部件的重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车辆电子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集中,对产品的设计要求也更高,如果按照现在USB接口形式,要求音响主机的内部PCB板给予专用的接插件设计空间,且专用接插件接口占用音响主机的后面板接口布置空间,不适合对应传统的已经设计好的音响主机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载音响的USB充电接口安装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车载音响的USB充电接口安装结构,包括USB安装面板和USB充电接口组件,所述USB充电接口组件包括USB母头、连接线、线缆存放盒和接线端子,所述USB安装面板与车载音响一同嵌入车体的安装槽内,且与车载音响前面板平齐,USB安装面板上设有充电接口安装槽和移动设备放置板,所述USB母头设于充电接口安装槽内,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USB母头,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连接线缠绕在线缆存放盒内,所述接线端子连接车载音响后面板上的备用端口。
所述USB母头上套设有保护套壳,所述保护套壳与USB母头的外壁滑动连接。
所述保护套壳靠近USB母头端子的一端边缘呈圆弧状。
所述USB安装面板上设有用于容纳移动设备放置板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边与移动设备放置板的底边转动连接。
所述移动设备放置板设有截面呈倒立的直角梯形的凹槽。
所述移动设备放置板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有可向外展开的折叠式翅片。
所述USB充电接口组件为多个。
所述充电接口安装槽上设有翻盖。
所述接线端子采用插接方式与车载音响后面板上的备用端口连接。
所述连接线采用软性材质制成的连接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接线端子连接车载音响后面板上的备用端口,利用车载音响后面板上的备用端口可减少供电端的专有USB供电接口,把接线端子集成在普通接插件内,连接线由传统的带屏蔽的USB线束改为由软性材质制成的0.5mm直径的线束,与标准USB母头配合传输电源,从而减少了产品连接装置及线束的差异性,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USB安装面板与车载音响一同嵌入车体的安装槽内,且与车载音响前面板平齐,有效地利用车载音响与车体安装槽之间存在的间隙,对车载音响改动小,节省了空间,减轻了音响主机的重量。
2)软性材质的连接线与线路存放盒相配合,可以实现USB母头取出一定长度使用的目的,适用于充电线较短的移动终端充电情景。
3)针对现有USB母头的端子外露的缺陷,利用保护套壳保护USB母头的端子,同时保护套壳靠近USB母头端子的一端边缘呈圆弧状,可以便于用手滑动保护套壳和拿起USB母头,而不触碰USB母头的端子。
4)通过设置移动设备放置板,可将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可直接放置在移动设备放置板上,克服用户随意放置移动终端或悬挂移动终端充电的缺陷,同时移动设备放置板设有截面呈倒立的直角梯形的凹槽,凹槽的直角腰边靠近外侧,凹槽的形状有利于移动终端稳定地放置。
5)移动设备放置板设有折叠式翅片,可以增加移动设备放置板的放置面积,适用于将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平放或放置体积较大的移动终端。
6)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便于组装和拆卸,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USB充电接口安装结构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2为USB充电接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USB母头安装在充电接口安装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设备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移动设备放置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车载音响后面板上各接口的示意图;
图7为车载音响主接插件部分的接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91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