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工位的蓄电池穿壁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4461.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董春光;陈敏;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龙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工位 蓄电池 穿壁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工位的蓄电池穿壁焊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铅酸蓄电池虽然相对于锂电池、镍氢电池等能量低、深循环寿命短,但由于自放电小、高低温性能优越、生产和回收技术成熟及价格低廉优势,该电池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动力源之一。铅酸蓄电池大多应用在牵引车、三轮车、汽车起动等。
穿壁焊接是将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条穿过两个相邻的单体电池之间的塑料隔墙,焊接串联起来,可减轻连接条的重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比能量。穿壁焊接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且这种焊接结构的电池通路短、电阻小、耗铅少等特点。随着蓄电池生产的日趋发展,穿壁焊已在蓄电池行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穿壁焊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质量和性能,而穿壁焊接性能受焊接电阻、电极压力、焊接电流及焊机性能等条件的影响。现有的人工穿壁焊中,大电流夹头夹极耳焊点均采用人工移动辅助定位进行焊接,定位的准确度差,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工位的蓄电池穿壁焊装置,采用全自动焊接的方式,可一次性完成两对或三对极柱穿壁焊操作,结构简单,定位准确,焊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工位的蓄电池穿壁焊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方的穿壁焊头,所述机架的工作台铺设有两条间隔的输送带,以及位于两输送带侧边的护栏;
位于所述穿壁焊头正下方为焊接工位;在所述的焊接工位内:一侧的护栏上安装有作用于蓄电池的压紧块和驱动该压紧块的第一气缸,并设有处于两输送带间的升降台,该升降台上活动安装有推板以及驱动该推板的第二气缸。
本实用新型中,由输送带带动蓄电池在护栏内移动,当蓄电池进入焊接工位内时,升降台上升将蓄电池从输送带上顶起,使其脱离输送带的传送,然后第一气缸驱动压紧块压紧蓄电池,穿壁焊头伸入电池内进行一对极柱的焊接,焊接完成后复位,同时解除压紧块,由第二气缸驱动推板推动蓄电池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压紧块再次压紧蓄电池,穿壁焊头伸入电池内进行第二对极柱焊接,焊接完成后各气缸复位,蓄电池由输送带输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升降台由安装在机架内的第三气缸驱动,在第三气缸的驱动下,升降台将输送带上的蓄电池顶起。
作为优选的,处于焊接工位内的护栏上设有感应蓄电池位置的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发出控制第三气缸和第一气缸的信号。
当蓄电池进入焊接工位内时,触动传感器,第三气缸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将蓄电池顶起,而后第一气缸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将蓄电池压紧在护栏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机架内安装有移动台,第三气缸和升降台安装在移动台上,该移动台由第四气缸驱动。
在本申请中,在完成上述的两对极柱焊接后,对于需要进行三次穿壁焊的一侧,可再次通过第四气缸驱动移动台,带动蓄电池向前移动,完成三对极柱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定位准确,采用全自动焊接的方式,可一次性完成两对或三对极柱穿壁焊操作,焊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蓄电池穿壁焊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蓄电池穿壁焊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方的穿壁焊头2,机架1的工作台铺设有两条间隔的输送带3,以及位于两输送带3侧边的护栏4。
设定穿壁焊头2正下方为焊接工位,在焊接工位内:一侧的护栏4上安装有作用于蓄电池的压紧块6和驱动该压紧块6的第一气缸5,并设有处于两输送带间的升降台8,该升降台8上活动安装有推板10以及驱动该推板10的第二气缸11。
升降台8由安装在机架1内的第三气缸9驱动,在第三气缸9的驱动下,升降台8将输送带3上的蓄电池顶起。另外,处于焊接工位内的护栏4上设有感应蓄电池位置的传感器7,该传感器7用于发出控制第三气缸9和第一气缸5的信号。当蓄电池进入焊接工位内时,触动传感器7,第三气缸9接收到传感器7的信号将蓄电池顶起,而后第一气缸5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将蓄电池压紧在护栏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龙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龙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4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潮间带简易海洋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省水池重叠高水头船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