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骨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5593.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1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刚;周建华;王能;杨捷;杨砚伟;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90/3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671000 云南省大***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骨凿。
背景技术
在骨科手术中经常要用到骨凿,骨凿主要用于修理骨面和取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骨凿大多是一体式骨凿,由刀头和刀杆一体加工而成,骨凿的头部仅有一个斜坡形的刃面,骨凿之刃面不仅短而粗,因此在操作时有凿裂骨片的危险。而且由于骨腔的间隙较小,当骨凿伸入骨腔凿骨泥时,会影响医护人员的视线,而且由于骨腔中没有可视光源,医护人员无法看得到骨泥的位置,只能凭感觉去敲骨泥,这样会增加骨头组织和神经的受伤害的风险。此外,在骨凿工作过程中,需要随时清理产生的碎骨,延长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让医护人员看到骨泥、能降低手术风险、能记录手术过程、能提高手术准确率和效率的一种新型骨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骨凿,包括凿身,所述的凿身呈圆柱形,其左端设有可用锤敲击的敲击头,其右端设有锅铲状的凿头,其特征在于:在凿身的中部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的位置与凿身水平呈20-40度夹角,固定孔内分别安装有摄像头和照明灯,所述摄像头和照明灯的前端均正对凿头,摄像头和照明灯的尾端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电脑相连接,摄像头和照明灯的尾端还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电源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照明灯为LED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本实有新型由于在凿身的中部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的位置与凿身水平呈20-40度夹角,固定孔内分别安装有摄像头和照明灯,摄像头和照明灯的前端均正对凿头,这样在凿骨泥的过程中,由于摄像头和照明灯的前端基本与凿头斜坡形的刃面基本平行,因此医护人员通过照明灯的光源,能清楚地看到骨泥的位置。还有通过摄像头的作用,能将骨腔中骨泥的位置显示到电脑上,不仅能记录手术过程,还可帮助医护人员看清骨泥的位置,提高手术的准确率。此外,骨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碎骨,可随凿头带到固定孔中后被带出,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敲击头,2-凿身,3-信号线,4-固定孔,5-摄像头,6-照明灯,7-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骨凿,包括敲击头、凿身和凿头。所述的凿身呈圆柱形,其左端设有可用锤敲击的敲击头,其右端设有锅铲状的凿头,在凿身的中部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的位置与凿身水平呈20-40度夹角,一个固定孔内安装有摄像头,一个固定孔内安装有照明灯,照明灯为LED灯。摄像头和LED灯的前端均正对凿头,摄像头和照明灯的尾端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电脑相连接,摄像头和照明灯的尾端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电源相连接。照明灯能提供光源,摄像头能将骨腔中骨泥的位置清楚的显示到电脑上,不仅记录手术过程,还可帮助医护人员看清骨泥的位置,提高手术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将骨凿伸入骨腔后,通过控制电源和控制电脑使摄像头和LED灯工作,通过 LED灯的可视光源,找到骨泥的位置,在手术过程中为凿头照明,并且通过摄像头的作用,将骨泥的位置传送到控制电脑上,帮助医护人员更加清楚地看到骨泥,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碎骨,会随凿头带到固定孔中后被带出,提高了手术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未经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5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