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净化养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5597.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3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安县飞奔海鲜池制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养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缸。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们在家中养观赏鱼,因此市面鱼缸备受欢迎,鱼缸结构各式各样,但是对于大型鱼缸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而在大型鱼缸中人们往往会养各种各样的鱼类,包括甲鱼、乌龟等两栖动物,而目前鱼缸并没有可以供两栖动物栖息和种植植物的陆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鱼缸,该生态鱼缸具有可种植植物并供两栖动物栖息的陆地,并且具有自动净化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净化养鱼装置,包括鱼缸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支撑机构支撑在鱼缸本体中的敞口陆地容器和循环净化系统,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陆地容器上的三个支脚,循环净化系统包括一端连接鱼缸本体底部另一端延伸至陆地容器上方的管道、设置在管道上的水泵和设置在管道另一端上的喷头,陆地容器中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基料。
所述陆地容器的口沿形成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登陆坡,登陆坡上形成有利于攀爬的粗糙表面,设置成陆地容器的口沿位于水面之上,登陆坡的下沿处于水面之下。
所述陆地容器侧壁开设有处于水面之上的渗水孔。
所述陆地容器为透光性塑料。
所述基料为土壤、砂或碎石颗粒。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鱼缸中设置陆地容器,可用于种植植物,并且供两栖动物栖息,陆地容器的口沿形成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登陆坡,登陆坡上形成有利于攀爬的粗糙表面,设置成陆地容器的口沿位于水面之上,登陆坡的下沿处于水面之下,这样两栖动物就可以沿着登陆坡从水中爬到陆地容器中,另外两栖动物遗留在陆地容器中的粪便又可供植物根系吸收,从而构成小型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一种生态鱼缸,包括鱼缸本体1、陆地容器2和循环净化系统。
陆地容器2为透光性塑料,采用敞口结构,其通过支撑机构支撑在鱼缸本体1中,支撑机构为设置在陆地容器2上的三个支脚5,陆地容器2的口沿形成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登陆坡22,登陆坡22上形成有利于攀爬的粗糙表面,设置成陆地容器2的口沿位于水面之上,登陆坡22的下沿处于水面之下,陆地容器2中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4的土壤、砂或碎石颗粒等基料3,陆地容器2侧壁开设有处于水面之上的渗水孔21。
循环净化系统包括一端连接鱼缸本体1底部另一端延伸至陆地容器2上方的管道62、设置在管道62上的水泵61和设置在管道另一端上的喷头63,通过定期启动水泵,将鱼缸底部的沉降物抽到陆地容器2的上方通过喷头63排到陆地容器2中,被基料3过滤的水则通过渗水孔21排入鱼缸本体2中,沉降物留在基料3中作为植物4的养分,从而达到净化水的作用。
陆地容器2中可以种植水草等喜欢潮湿环境的植物4,两栖动物可通过登陆坡22爬到陆地容器2中栖息;另外两栖动物遗留在陆地容器2中的粪便又可供植物4根系吸收,从而构成小型生态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安县飞奔海鲜池制作有限公司,未经惠安县飞奔海鲜池制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5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流养殖池
- 下一篇:一种梭子蟹控温保活运输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