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帽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6375.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冯凯;伍富波;张玉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双流川双热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1/02 | 分类号: | B29C61/02;B29C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缩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帽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聚乙烯热收缩带防水帽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内层为高性能热熔胶,外层为辐射交联聚乙烯。聚乙烯为线型分子结构,经电子加速器等放射源的辐射作用后变成网状结构,聚乙烯会具备独特的“记忆效应”。经扩张、冷却定型的材料在受热后可以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聚乙烯热收缩防水帽受热后,利用聚乙烯基材的“记忆效应”,在聚乙烯基材收缩应力的作用下,将热熔胶紧密的粘接在被包覆的部位,防止水分子浸入,腐蚀防腐层及钢管道。防水帽的制作过程是一般是先制作好聚乙烯基材,然后再在其内部进行上胶,以前上胶过程一般采用人工涂抹的方式,效率较低,并且容易造成涂抹不均,粘接不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有效提高上胶效率和质量的模具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防水帽上胶效率低、粘接不牢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上胶效率和质量的防水帽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水帽成型模具,包括与防水帽外形相同的模具壳体,所述模具壳体为中空结构,模具壳体内部设有支架,支架上方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模具壳体的中心且高于模具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模具壳体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向外伸出的挡片。
进一步的是,所述模具壳体平行的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右两部分与中间部分对称,左右两部分可拆卸的与中间部分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磨具壳体中间部分壳体的弧形角度为40°,左右两部分壳体的弧形角度为140°。
进一步的是,所述模具壳体中间部分的台阶面上设有凸块,凸块下边设定位板,所述模具壳体左右两部分的台阶面上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卡槽,左右两部分通过卡槽与凸块的卡接以及定位板的定位吊挂在模具壳体的中间部分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模具壳体中间部分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凸块与左右两部分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一个与防水帽外形相同的模具外壳,首先在模具外壳的侧面贴上热熔胶片,然后套上聚乙烯基材,并在模具外壳内部进行加热处理,使得热熔胶片软化,聚乙烯基材膨胀,最后停止加热,聚乙烯基材收缩,将热熔胶压紧在聚乙烯基材内部,相对与人工涂抹,本实用新型将大大提高上胶效率和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拆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模具壳体,2-支架,3-把手,4-挡片,5-凸块,6-定位板,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与防水帽外形相同的模具壳体1,所述模具壳体1为中空结构,模具壳体1内部设有支架2,支架2上方设有把手3,所述把手3位于模具壳体1的中心且高于模具壳体1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首先在模具壳体1的侧面上贴上热熔胶片,然后套上聚乙烯基材,并在模具壳体1内部进行加热处理,使得热熔胶片软化,聚乙烯基材膨胀,最后停止加热,聚乙烯基材收缩,将热熔胶压紧在聚乙烯基材内部。中空结构的模具壳体1便于对其内部进行加热,从而使热熔胶片快速软化,设置把手3主要是便于拿取模具。
所述模具壳体1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向外伸出的挡片4。挡片4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对放上的聚乙烯基材进行定位。
所述模具壳体1平行的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右两部分壳体与中间部分壳体对称,左右两部分壳体可拆卸的与中间部分壳体相连。将模具壳体1设置成三个部分拼接的结构形式主要是为了方便开模,取出防水帽。由于防水帽收缩后会紧密的压紧在模具壳体1上,在开模时可以将模具一部分一部分的从防水帽内取出,从而提高开模取出防水帽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磨具壳体1中间部分壳体的弧形角度为40°,左右两部分壳体的弧形角度为140°。中间部分壳体上下两个弧度一共80°,左右两部分加起来280°,拼接后为360°。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这种分割方式能够很顺利的进行开模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双流川双热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双流川双热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63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