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门机机械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7284.4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柴绍桦;迪丽娜尔·牙生;甘琴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绍桦 |
主分类号: | B66B13/26 | 分类号: | B66B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机械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梯门机机械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门的安全保护装置,一般为安全触板和光幕安全保护两种,其中安全触板在电梯门的关闭过程中,当有人或者物体碰到触板时,安全触板会位移,顶开微动开关,则正在关闭的门会重新打开;光幕安全保护则是在电梯门两侧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红外线接收器组成一道密集的光幕,当人或物体挡住其中一道光束时,内部微处理器马上输出信号,命令正在关闭的门变成打开或者等待状态,这两种安全保护装置都是与电子相关的,而电子产品与机械结构相比,相对脆弱,容易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而发生电气故障,这样乘电梯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安全隐患,现有的机械保护装置一般时导杆与传动座分离,只是保证其不在继续闭合,人或物体依旧处在夹持状态还需进行人为扳动,不利于电梯的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门机机械保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门机机械保护装置,包括传动座、连接杆和门滑板,所述门滑板的两端设置有滑轮,所述门滑板的顶部设置有门滑板固定部,所述门滑板固定部顶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杆套,所述杆套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座,所述传动座的一端内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卡位体,所述卡位体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传动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中心设置有发条轴,所述发条轴的一端设置有发条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与卡位体相嵌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座与齿轮通过连接带活动连接,所述齿轮与发条箱通过发条轴固定链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与门滑板通过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座的顶部设置有传动连接部,所述传动连接部与传动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杆设置有卡位体与凹槽相抵触,正常情况下,连接杆带动传动座移动,发条箱在传动座带动下蓄力,当轿门收到外力时,传动座受力,而连接杆继续移动,凹槽接触面向卡位体施加压力,弹簧受力变形,卡位体与凹槽分开,发条箱受力反弹,传动座带动轿门开启,避免了电梯在电气保护装置失灵时造成人体意外夹伤,简单方便,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位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动座;2、连接杆;3、门滑板;4、滑轮;5、门滑板固定部;6、支架;7、杆套;8、凹槽;9、卡位体;10、弹簧;11、连接带;12、齿轮;13、发条轴;14、发条箱;15、传动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 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门机机械保护装置,包括传动座1、连接杆2和门滑板3,门滑板3的两端设置有滑轮4,门滑板3的顶部设置有门滑板固定部5,门滑板固定部5的顶部设置有支架6,支架6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外侧设置有杆套7,杆套7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座1,传动座1的一端内设置有凹槽8,连接杆2的表面设置有卡位体9,卡位体9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0,传动座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带11,连接带11的一端设置有齿轮12,齿轮12的中心设置有发条轴13,发条轴13的一端设置有发条箱14。
进一步的,凹槽8与卡位体9相抵触,保证连接杆2正常情况下顺利带动传动座1移动,当人或物体阻碍了电梯闭合,传动座1受力,而连接杆2继续移动,凹槽8接触面向卡位体9施加压力,弹簧10受力变形,卡位体9与凹槽8分开。
进一步的,传动座1与齿轮12通过连接带11相连接,齿轮12与发条箱14通过发条轴13固定链接,传动座1通过连接带11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通过发条轴13带动发条箱14进行上发条,发条箱14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绍桦,未经柴绍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72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