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任意形状孔的钻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7443.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6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孔才;周庄;杨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马钢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9/14 | 分类号: | B23B39/14;B23B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侯晔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任意 形状 钻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钻孔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任意形状孔的钻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孔加工领域,例如滑轨等长条形工件进行钻孔加工时,先要将工件定位后,再利用刀具进行钻孔加工。但是,一般的钻孔设备所用的刀具是固定尺寸的,只能进行单一尺寸的孔加工。如果工件需要加工多种类型或尺寸的孔,工人在同一加工过程中必须反复更换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自动化程度低,钻孔效率低。遇到加工圆弧孔的问题,圆弧孔加工主要通过铣削、镗削、车削、电火花这些加工方法来实现。在非金属的板料上加工圆弧孔,就只能靠钻削后再用小直径的圆弧铣刀进行铣削的方法来获得。由于铣削加工圆弧孔需要在Z轴上依次的向下进给。为了保证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进给量就不能太大,这样会造成加工时间过长,使加工成本大大的增加。
而且,现在的钻床在给工件加工钻孔时,需要用到一定的夹具对工件进行夹持,防止加工时工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加工位置发生偏差,造成工件不符合使用标准。夹具对钻孔的加工精度影响非常大,但是现在市面上工件钻孔用的钻床夹具多存在以下不足,如:1)钻床夹具对刀具的夹持度不够,容易造成加工位置偏差;2)更换待加工工件时操作不方便,浪费工时;3)钻具需精确定位,否则会损毁工作台,给工件钻孔生产厂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经检索,已有一些对夹具的改进方案,如:中国专利号ZL201220546645.1,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4月2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用于加工汽车配件模具的液压钻床夹具,该申请案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汽车配件模具的液压钻床夹具,属于液压钻床夹具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设在液压钻床工作台上的支座,其中所述的支座上设有两组相对应的高度调节支撑机构,所述的待加工工件放置在两个高度调节支撑机构之间的液压钻床工作台上,在待加工工件与液压钻床工作台之间间隔设有两条支撑条;在待加工工件上端与两侧的高度调节支撑机构上端之间分别架设有压紧块,所述各压紧块通过丝杆配合固定螺丝拉紧固定;该申请案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灵活方便、固定效果好、加工效率高的用于加工汽车配件模具的液压钻床夹具,用于液压钻床的汽车配件模具固定,但该申请案的结构较复杂,不便于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号ZL201310024365.3,公开日为2013年4月1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新型平底圆弧形钻头,包括钻头基体,该钻头基体的一端设置有缩径凸台,另一端设置有刀片槽,缩径凸台上设置有连接柱,缩径凸台和连接柱与钻头基体一体成型,刀片槽内嵌入硬质合金刀片,所述的硬质合金刀片通过铜焊的方法与钻头基体烧结成为一体。该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这种钻头后,可以一次加工出平底圆弧孔。在加工电解槽盖板和底板时,可以一次性的加工出想要的圆弧孔形状,而不用钻削后,再进行铣削来获得圆弧。特别针对电解槽壳体盖板和底板的圆弧孔,可以节约一半工时,提高效率非常明显,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还可以用在一些通孔的钻削上,可以有效地降低钻头顶尖部位和侧刃的磨损,提高钻头的使用率,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该申请案将钻头设计成圆弧形,只能加工圆弧孔,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钻头装置加工钻孔精度受夹具影响大、加工孔的形状单一、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任意形状孔的钻头装置。它通过将钻头的点运动自动切换成面运动,省略了线运动的过渡,再通过钻头轨迹盘限定钻孔形状,达到了能够加工任意形状钻孔的目的,而且,通用性强,加工效率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方案按以下方式进行:
一种任意形状孔的钻头装置,包括钻头,还包括侧叶片组合和钻头轨迹盘;侧叶片组合的两端分别和原动机和钻头可拆卸固定连接,并将钻头的点运动转化为面运动;钻头轨迹盘卡在侧叶片组合和钻头固定连接处,将钻头的面运动限制为钻头轨迹盘设定的形状;侧叶片组合和钻头轨迹盘协同作用,侧叶片组合先将钻头的点运动转化为面运动,再通过钻头轨迹盘限制加工钻孔的形状,通过更换钻头轨迹盘即可加工出和钻头轨迹盘相同形状的钻孔,提高了钻孔效率和钻头的通用性,钻头的制造成本远大于钻头轨迹盘,因此,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优选地,侧叶片组合的第一层为主动侧叶片,底层为从动侧叶片;中间若干层侧叶片为中间侧叶片;相邻的两层侧叶片之间通过连杆和连杆轴铰接。根据工件钻孔的面运动面积的需要调节中间侧叶片的层数;铰接的连接方式起到将原动机的转动方式逐层向下传递至钻头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马钢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马钢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7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零件用内胀式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打孔机自动升降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