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母线连接式智能电容器补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0334.4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2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巨式;陈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威斯康电能补偿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00385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母线 连接 智能 电容器 补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领域,涉及智能电容器,尤其是一种母线连接式智能电容器补偿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厂自动化程度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更多的电器设备不断被应用推广,用户对供电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由于用电设备不断增加,使得电网中的无功电流增大,因此,消耗在电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也随之增加,最终导致电网供电质量下降。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供电质量,通常在用户侧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装设专门的无功补偿系统以减少能量损耗。
智能低压电力电容器是以2台(△型)或1台(Y型)低压电力电容器为主体,采用微电子软硬件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和电气制造技术等技术成果,将其集成并智能化,以精确的相位控制方式实现电容器的过零投切,多台智能低压电力电容器一起使用时可以通过通信或级联两种方式按控制要求逐级投切,实现低压无功自动补偿功能,同时还具备三相过流、欠压、过压、温度等保护措施。基于零投切开关的智能低压电力电容器具有功耗减少、维护简便、补偿性能高的优点,适应了现代电网对无功补偿的更高要求。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智能电容器一次侧都是通过导线接入总电源,如果导线没有压紧,容易出现打火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接线方便、维护简单的母线连接式智能电容器补偿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母线连接式智能电容器补偿系统,包括多个智能电容器,多个智能电容器之间通过通讯线串联,其中一个智能电容器的通讯接口连接二次电流互感器,每个智能电容器均通过母线式熔断器连接总电源,所述的智能电容器包括零投切开关、电容器、控制器及显示器,在壳体内安装零投切开关、电容器及控制器,控制器连接零投切开关,零投切开关连接电容器,在壳体的前面嵌装显示器,显示器连接控制器,在壳体的后侧壁制有两个485通讯接口,两485通讯接口连接控制器,在壳体外侧壁安装母线式熔断器,母线式熔断器一端与零投切开关连接,另一端与补偿柜内的铜排连接。
而且,所述壳体为扁长方体。
而且,在零投切开关与电容器之间安装微型电流互感器。
而且,在电容器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在壳体内侧壁安装有风扇,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的开启或闭合。
而且,所述的零投切开关为继电器或可控硅或继电器与可控硅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电容器补偿系统的多个智能电容器分别通过母线式熔断器接入总电源,无需连接导线,减少接点,生产工时减少,可以分体运输,使用时现场快速组装,不需要专业人员即可维护。
2、本电容器补偿系统的的智能电容器内置温度传感器,反应电容器过电压、过谐波、漏电流过大和环境温度过高等情况下电容器内部发热程度,实现过温保护。
3、本补偿系统可按当前需要和经济能力配制,日后可按情况扩展,实现分期投资,在使用现场可以方便地进行容量配制调整,实现无功补偿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补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补偿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智能电容器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智能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及安装位置示意图(去掉顶盖);
图6为智能电容器的电路图;
图7为智能电容器的控制器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母线连接式智能电容器补偿系统,包括多个智能电容器1,多个智能电容器之间通过RS485通讯线3串联,其中一个智能电容器的RS485通讯接口连接二次电流互感器4,每个智能电容器均通过母线式熔断器8连接铜排2。多个智能电容器其中一个是主机,其余为从机,个别故障从机自动退出,不影响其它机器工作。主机故障自动退出,产生新的主机,组成新的系统工作,智能化程度高。本补偿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威斯康电能补偿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威斯康电能补偿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0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