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鱼苗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1852.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6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乐;缪一恒;沈玉帮;王沈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95 | 分类号: | A01K61/95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鱼苗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鱼苗收集器。
背景技术
鱼苗、鱼种的培育,就是从孵化后鱼苗养成供食用鱼池塘、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的鱼种。养殖公司在将鱼苗培育成鱼种的过程中,一般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将鱼苗在孵化缸培育后(其鱼苗尺寸小于1cm),需要将将鱼苗从孵化缸里捞出进行第二阶段鱼种培育的饲养。将鱼苗转移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鱼苗收集器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现有技术中从孵化缸里捞出鱼苗后置放一个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中,待有人需要时,再一次进行捞取进行统计,计数。因鱼苗在水下环境中处于游动状态,捞取时鱼苗受到应激反应,其在水下游动更加快速,不能进行集中捞取,捞取时费时费力,不能大量快速的捞取鱼苗,且重复多次捞取,对鱼苗损伤大,鱼苗存活率低。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612261.4,申请日2014.10.22,专利名称为:鱼苗自动集中收集器,公开了一种鱼苗自动集中收集器,包括底部具有放苗管的水槽,其中:水槽内纵向贯穿设有耐压管;耐压管靠近水槽底部附近套设有托盘;耐压管靠近水槽上沿口附近设有顶盖;顶盖的沿口与托盘沿口之间设有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滤网;水槽侧面靠近上沿口附近设有进水管;耐压管的一端连接有气泵,耐压管的另一端具有耐压阀;耐压管位于顶盖与托盘之间的部分具有通孔;水槽内设有水位传感器和溶氧传感器;进水管末端连接管道有射流泵,并且伸入孵化箱底部附近;耐压管的末端设置在孵化箱上沿口附近。因而该实用新型具能便捷的集中刚孵化的鱼苗、防止鱼苗缺氧、水污染小、操作简便、不易堵塞、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的优点。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结构复杂,需要使用射流泵、溶氧传感器等部件,使用场合受限制,不利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便于集中捞取、对鱼体损伤小,大量快速、省时省力的捞取鱼苗的小型鱼苗收集器。而关于这种小型鱼苗收集器目前还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集中捞取、对鱼体损伤小,大量快速、省时省力的捞取鱼苗的小型鱼苗收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鱼苗收集器,所述的鱼苗收集器包括底座、牵拉杆、收集器本体;所述的收集器本体位于底座围合成空腔中;所述的收集器本体通过缆绳固定在牵拉杆上;所述的底座包括横向底板、纵向底板,横向底板与纵向底板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底板两端均设有通孔,且该通孔贯穿横向底板;所述通孔中装有牵拉杆;所述牵拉杆包括杆体部和凸起部,凸起部设置在杆体部的端部;所述的收集器本体半封闭的结构形式,由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围合而成;收集器本体上的顶面以及底面的四个边上均布置缆绳,且缆绳在收集器本体顶面以及底面的四个角位置处形成游离端,该游离端用于系在牵拉杆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横向底板和纵向底板依次连接围合成一个封闭的四变形空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纵向底板的两端设有插块,横向底板于插块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插孔,插块与插孔相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杆体部为弧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收集器本体采用布料材质制作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收集器本体展开空间为四边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牵拉杆的材料为木质材料或弹性材料制造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牵拉杆采用弹性材料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鱼苗收集器,便于集中捞取、对鱼体损伤小,能大量快速进行捕捞、省时省力,便于计数,统计,对鱼体的损伤较小,而且加快了卖鱼苗的进度;
2、设有底座,可用于固定收集器本体的伸开的空间大小,采用木质材料制造而成,材料易获得,成本低,密度小,浮力好,为鱼苗提供了充分的水下环境;
3、底座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用空间体积小,便于携带;
4、设有收集器本体,其收集器本体可控制,捕捞时收集器本体向上拉,使得收集器本体脱离水面,鱼苗则不能随意游动,这样就能实现对鱼苗集中捞取,大量快速、省时省力的捞取鱼苗,便于计数和统计,为了获得理想数量的鱼苗,只进行了一次性捞取,然后在计数到需要的数量即可,无需像传统那样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捞取,造成给鱼苗带来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18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