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4521.X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王德顺;高平军;王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宝坻区发达造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11/00 | 分类号: | D21C11/00;D21F1/6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1800 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浆造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分离机。
背景技术
在造纸工业中,排出的废制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如果不经回收利用而直接排放的话,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造成纤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对于废制浆一般采用纤维分离机等回收利用。
纤维分离机是一种废纸处理设备,它利用废纸浆和杂质之间的比重差异,去除废纸原料中的轻重杂质,它还具有疏解和筛选的作用。现代的废纸碎浆技术,要求在尽可能的低电耗、纤维流失少、化学品用量少的情况下,将废纸疏解成纤维,并将杂质(砂粒、钉子、塑料膜片、棉纱、草屑等)分离排除。纤维分离机一般由槽体、叶轮、筛板、传动装置、沉渣管和底座组成,通过叶轮的转动,利用离心力将重杂质与轻杂质分离。目前的纤维分离机仍然存在杂质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纤维分离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纤维分离机,包括槽体、转子、减速箱和电机,所述减速箱由电机驱动,所述转子由减速箱驱动,所述转子设于槽体中,所述槽体包括良浆室、前槽体和后槽体,所述前槽体为圆柱状,所述后槽体为圆锥台状,前槽体与后槽体的小圆端面连接,良浆室与前槽体连接,所述良浆室和前槽体之间设有筛板,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和叶轮,所述后槽体的大圆端面外中心设有轻杂质腔,所述轻杂质腔下方设有轻杂质排出管,所述转轴一端可转动地设于轻杂质腔内壁中心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后槽体、前槽体和良浆室中心后与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叶轮固定设于转轴上,所述叶轮位于前槽体内,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前槽体与后槽体内,所述叶轮位于螺旋叶片和筛板之间,所述前槽体靠近筛板一端设有进浆管,所述后槽体大圆端面一端底部设有重杂质排出管,所述后槽体内壁上设有由小圆端面到重杂质排出管的螺旋凹槽,所述良浆室底部设有良浆排出管,所述螺旋叶片和螺旋凹槽的旋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
所述螺旋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劣弧形。
所述螺旋凹槽与后槽体内壁采用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轻杂质聚于槽体中心后,由螺旋叶片辅助送往轻杂质腔,再由轻杂质排出管排出,且螺旋叶片加强了槽体内浆料的螺旋;重杂质一方面在后槽体减速后汇聚于重杂质排出管口处,另一方面从后槽体小圆端面处沿着螺旋凹槽进入重杂质排出管,良浆经筛板进入良浆室后,由良浆排出管排出,杂质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凹槽截面示意图;
图中:1-轻杂质排出管;2-轻杂质腔;3-后槽体;4-螺旋凹槽;5-前槽体;6-螺旋叶片;7-进浆管;8-转轴;9-叶轮;10-筛板;11-良浆室;12-减速箱;13-电机;14-良浆排出管;15-重杂质排出管;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纤维分离机,包括槽体、转子、减速箱12和电机13,所述减速箱12由电机13驱动,所述转子由减速箱12驱动,所述转子设于槽体中,所述槽体包括良浆室11、前槽体5和后槽体3,所述前槽体5为圆柱状,所述后槽体3为圆锥台状,前槽体5与后槽体3的小圆端面连接,良浆室11与前槽体5连接,所述良浆室11和前槽体5之间设有筛板10,所述转子包括转轴8和叶轮9,所述后槽体3的大圆端面外中心设有轻杂质腔2,所述轻杂质腔2下方设有轻杂质排出管1,所述转轴8一端可转动地设于轻杂质腔2内壁中心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后槽体3、前槽体5和良浆室11中心后与减速箱1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叶轮9固定设于转轴8上,所述叶轮9位于前槽体5内,所述转轴8上设有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位于前槽体5与后槽体3内,所述叶轮9位于螺旋叶片6和筛板10之间,所述前槽体5靠近筛板10一端设有进浆管7,所述后槽体3大圆端面一端底部设有重杂质排出管15,所述后槽体3内壁上设有由小圆端面到重杂质排出管15的螺旋凹槽4,所述良浆室11底部设有良浆排出管14,所述螺旋叶片6和螺旋凹槽4的旋向与叶轮9的旋转方向相同。
如图2所示,所述螺旋凹槽4的截面形状为劣弧形。
如图2所示,所述螺旋凹槽4与后槽体3内壁采用圆弧过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宝坻区发达造纸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宝坻区发达造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45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绕线免于调头的装置
- 下一篇:智能电容器用固定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