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式漏液检测系统用直角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5834.7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0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柳哲;郑圣玉;朴春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柳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G01M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徐家豪 |
地址: | 2016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式漏液 检测 系统 直角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液检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带式漏液检测系统用直角转接头。
背景技术
薄膜式漏液检测系统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主要包括薄膜传感带和远程控制器。当发生漏液时,漏出的液体会通过薄膜传感带的传感孔流入到传导线路处,使传导线路在液体的作用下通电。此时,远程控制器根据其通电状态,即,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检测是否有液体泄漏,并发出相关警报。但是目前的薄膜传感带之间的转接是通过胶带或者胶黏剂连接,不能根据工地面情况90°把2个薄膜传感带连接起来,而且通过胶带或者胶黏剂连接的薄膜传感带容易脱落,影响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薄膜式漏液检测系统用直角转接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薄膜式漏液检测系统用直角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呈L型结构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极触脚,所述电路板的外围设置有塑料包覆层,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极触脚的底部通过注塑形成用于供薄膜传感带的端部插入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还设置有将薄膜传感带的端部压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极触脚上的压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一面设置有软质压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的一端通过销轴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压板上还设置有螺钉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侧部还设置有供薄膜传感带的端部伸入的限位槽。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需要直角转弯的两条薄膜传感带连接起来,方便根据现场的工况而布置薄膜传感带,实用性强。而且利用软质压块使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极触脚能够刺穿薄膜传感带后插入软质压块中,保证薄膜传感带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薄膜式漏液检测系统用直角转接头,包括呈L型结构的电路板100,电路板100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极触脚110a、120a、130a、140a、110b、120b、130b、140b,即电路板100的两端的第一电极触脚110a、110b、第二电极触脚120a、120b、第三电极触脚130a、130b、第四电极触脚140a、140b对应连通。为了使得第一电极触脚110a、110b、第二电极触脚120a、120b、第三电极触脚130a、130b、第四电极触脚140a、140b能够顺利刺穿薄膜传感带10上的传导线路11、12、13、14,电极触脚的形状设置为尖角结构。
电路板100的外围通过注塑工艺设置有塑料包覆层200,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不易折断,在塑料包覆层200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2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柳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柳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5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