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噪音风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6692.6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9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胡舜迪;汪抑非;史振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033 | 分类号: | F16L55/033;F16L5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音 风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道,特别涉及低噪音风道。
背景技术
与紊流风相比,层流风具有防菌除尘、散热效率高、风量均匀稳定、风噪小等优点。因此,层流出风得到了广泛应用,对风道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已有的小型长条风道设计中,大多是以挡流或者静压的方式来实现均匀出风,这种方案具有诸多不足,如:
1.对于某种箱体较为扁长,进出气口与风道垂直并且出气口偏置的风道,由于空间位置较小,已有风道设计一般较难实施,扁长的空间给风道内部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给设计方案添加了很多局限性。
2.由于出气口位置相对于风道箱体处于偏心位置,会造成箱体内部压强分布均匀度较差,从而导致风道各进气口的流量差距较大,降低了风道的进气均匀性。
3.挡流或静压的方法会使风道的风阻大幅度提升,提供动力源的风机需要相对大的功率才能满足达到额定风速所需的压差,能量损失较为严重。
4.在现有的风道中,各进气口会产生不同流速的气流并且相互碰撞,该种高低速气流之间的碰撞会产生规律脉动,从而在风道内部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啸叫声,使得风道噪声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压力损失小、进气均匀性好的低噪音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噪音风道,所述低噪音风道包括:
风道箱体,所述风道箱体具有出气口;
至少二个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风道箱体上,所述进气管包括:
第一直管,所述第一直管固定在所述风道箱体上;
弯管,所述弯管设置在所风道箱体内,内壁平滑,弯曲角度为75-105度;所述弯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管,出口端连接第二直管;
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设置在所述风道箱体内,中心轴线与所述风道箱体的中心轴线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消除由于风道本身结构原因所导致的较为明显的啸叫声,避免了各进气口之间的高低速气流的相互碰撞,能够明显降低噪声;
2.压力损失小,在保证相同风速的同时所需提供的动力压差更小,效率更高;
3.噪声小,由于风阻和涡流的减少,显著地降低了气动噪声;
4.优化设计的尺寸以及位置,为均流效果最优化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低噪音风道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弯管的内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噪音风道的结构简图,如图1 所示,所述低噪音风道包括:
风道箱体,如扁长的长方体结构的箱体,所述风道箱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风道箱体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到所述风道箱体的端部的距离小于所述风道箱体的长度的一半;
至少二个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风道箱体上,所述进气管包括:
第一直管,所述第一直管固定在所述风道箱体上,第一直管的口径与弯管的口径匹配;相邻的第一直管的中心轴线平行,距离为110-120mm;
弯管,如圆形弯管,所述弯管的口径为15-35mm,设置在所述风道箱体内,内壁平滑,弯曲角度为75-105度;所述弯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管,出口端连接第二直管;
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设置在所述风道箱体内,中心轴线与所述风道箱体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第二直管的长度不小于10mm,所述第二直管的中心轴线到设置有出气口的风道箱体的侧部的内壁间的距离为12.5-32.5mm。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噪音风道,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6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