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动脉置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0467.X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7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温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纯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0 | 代理人: | 王翀 |
地址: |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透析 动脉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透析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一种救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常用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是通过穿刺针、透析导管和/或血路管将病人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液透析器透析去除体内代谢废物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在此过程中,血液以250-350ml/min的速度在体外的血路管和透析器中循环,由于每次血液透析治疗时间需4-5小时,CRRT治疗时间会更长,而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
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普通医用胶布或其他医用胶贴将血液透析穿刺针、透析导管和/或血路管固定于病人的皮肤、衣服或被子上,而血液透析所需时间较长,一般每次4~5小时,在透析过程中病人翻身等活动都可能使固定的胶带松动。因血路管中充满血液,有一定重量,一旦固定的胶带松动,就可能导致血路管、穿刺针或透析导管脱开。由此导致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者可威胁到病人生命。此外,现有的固定手段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皮肤油脂分泌增加很容易使胶布松脱,固定不牢靠,并且导致导管受到牵拉;胶布或胶贴上的粘胶物质与导管直接接触,经常粘附在导管上,易附着污垢、皮屑和细菌,难于去除,增加感染风险;如加大胶布固定面积则易发生皮肤瘙痒,甚至会因皮下循环不好而产生水泡。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有效的血液透析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松动,固定牢靠,可避免感染风险的血液透析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液透析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悬挂部分和连接固定部分;所述悬挂部分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设有固定于人耳的挂钩,下端设有中空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部设有卡齿Ⅰ;所述连接固定部分包括塑料带,所述塑料带的一端设有斜齿Ⅰ,所述斜齿Ⅰ穿过连接座,与连接座上部的卡齿Ⅰ相接触,实现连接固定,所述塑料带的中部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外侧设有卡齿Ⅱ,所述塑料带的另一端设有斜齿Ⅱ,所述斜齿Ⅱ穿过插孔,与插孔外侧的卡齿Ⅱ相接触,实现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卡齿Ⅰ对称布置在连接座上部的两侧,所述斜齿Ⅰ对称布置在塑料带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卡齿Ⅱ对称布置在插孔的外侧,所述斜齿Ⅱ对称布置在塑料带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塑料带的下部设有一层双面胶。
进一步,所述连接座为一长方体。
进一步,所述插孔为方形插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固定动脉置管,能有效解决现有易松动,固定不牢靠,感染风险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悬挂部分和连接固定部分;所述悬挂部分包括连杆1,所述连杆1的上端设有固定于人耳的挂钩2,下端设有中空的连接座3,所述连接座3的上部设有卡齿Ⅰ4;所述连接固定部分包括塑料带5,所述塑料带5的一端设有斜齿Ⅰ6,所述斜齿Ⅰ6穿过连接座3,与连接座3上部的卡齿Ⅰ4相接触,实现连接固定,所述塑料带5的中部设有插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插孔的外侧设有卡齿Ⅱ7,所述塑料带5的另一端设有斜齿Ⅱ8,所述斜齿Ⅱ8穿过插孔,与插孔外侧的卡齿Ⅱ7相接触,实现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齿Ⅰ4对称布置在连接座3上部的两侧,所述斜齿Ⅰ6对称布置在塑料带5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齿Ⅱ7对称布置在插孔的外侧,所述斜齿Ⅱ8对称布置在塑料带5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带5的下部设有一层双面胶9。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为一长方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孔为方形插孔。
使用时,将塑料带5下部绕在动脉置管上,将带有斜齿Ⅱ8的一端穿过插孔,实现对动脉置管的连接固定,调节塑料带5上部斜齿Ⅰ6在中空连接座3的位置,使挂钩舒适的悬挂于人耳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固定动脉置管,能有效解决现有易松动,固定不牢靠,感染风险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纯,未经温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0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