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3301.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回春;阮乐祥;宫宝昌;黄蔼;刘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林少波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成品 软包装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装锂电池都是由铝塑膜冲坑包装而成,由于铝塑膜材质特性以及冲坑夹具的限制,绝大多数铝塑膜软包装电池的厚度不超过10mm,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体锂电池能力密度的提升,当厚度大于10mm时候,软包装电池需要分解成两个单体进行并联。同时,在目前的工艺下,在一块铝塑膜上双坑冲压,当双坑冲坑深度大于5.0mm时,两坑相邻的区域,铝层拉伸明显,在长期可靠性上有明显劣势。另外,常规工艺的软包装电池在注液后,下液困难,特别是厚度超过6mm的电芯,注液生产周期长,电池较长时间暴露在手套箱中。
进一步的,当包裹有电芯的铝塑膜在进行热压后,还需要通过专门的裁切设备对铝塑膜的边角进行裁剪,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池的生产工序,同时提高了电池生产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解决铝塑膜在冲坑时其周边的铝层拉伸明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无需采用专用的裁切设备对铝塑膜进行裁剪,减少电池的生产工序,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包括:第一铝塑膜、第二铝塑膜、电芯,所述第一铝塑膜具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铝塑膜具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铝塑膜与所述第二铝塑膜相互贴合,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之间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一铝塑膜与所述第二铝塑膜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铝塑膜的边缘具有压折线,所述压折线环绕于所述第一收容槽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位于所述压折线之内,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口边缘与所述压折线之间形成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铝塑膜为方形片状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折线包括:第一压折边线、第二压折边线、第三压折边线、第四压折边线,所述第一压折边线、所述第二压折边线、所述第三压折边线、所述第四压折边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铝塑膜的四条边线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折边线、所述第二压折边线、所述第三压折边线、所述第四压折边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铝塑膜的四条边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铝塑膜软包装电池厚度设计能力;
2、减小了双坑设计“胫骨”区的拉伸强度,从而提高了软包装电池长期的可靠性;
3、四边封装后电解液下液速度加快,减少了注液工序周期;
4、热压完成后,可以顺着第一铝塑膜及第二铝塑膜的压折线将多余的铝塑膜撕下,无需再通过专门的裁切设备对铝塑膜的边角进行裁剪,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池的生产工序,同时提高了电池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的第一铝塑膜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10的分解图。
一种半成品软包装电池结构10,包括:第一铝塑膜110、第二铝塑膜120、电芯300。第一铝塑膜110具有第一收容槽111,第二铝塑膜120具有第二收容槽121,第一铝塑膜110与第二铝塑膜120相互贴合,电芯30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11与第二收容槽121之间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3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