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供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4260.X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6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京兵;单继伟;康广健;郑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鑫旭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B67D7/7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熔融金属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动供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液体铅的输送均大都采用叶片泵、重力引流及高压压射的方式,输送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耗能高,控制难度系数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供铅系统,可在低压环境下进行输送液体铅,提高了生产安全系数,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气动供铅系统,包括密闭熔铅装置、副铅锅、加热装置和气动装置,所述密闭熔铅装置内部设置副铅锅和加热装置,副铅锅底部设置进铅口,进铅口处设置单向阀,副铅锅中上部设置出铅口,出铅口连通出铅管道,出铅管道一端贯穿密闭熔铅装置的外壁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副铅锅顶部连通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密闭熔铅装置内的固体铅通过加热装置熔化成液体铅,因进铅口位置较低,铅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压入副铅锅内,需要送铅时,开启气动装置,向副铅锅内加压,因进铅口处设置了单向阀,铅液在气动装置的压力下依次通过出铅口和出铅管道输送至指定容器,以完成输送过程。
其中,优选方案为:
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加热丝,加热丝通电提升密闭熔铅装置内壁温度,从而熔铅。
所述密闭熔铅装置靠近其顶部的一段设置加铅门,操作人员通过加铅门向密闭熔铅装置内添加铅块,加铅完毕后应立即关闭加铅门。
所述密闭熔铅装置设置加铅门的一侧对应设有加铅平台,考虑到密闭熔铅装置熔铅时,铅液液面具有一定的高度,为防止铅液泄露,要将加铅门设置的足够高,因此设置加铅平台供操作人员踩踏,以方便其通过加铅门向密闭熔铅装置内添加铅块。
所述气动装置包括进气阀、排气阀和气动管路,所述气动管路一端与副铅锅顶部连通,气动管路另一端通过三通分别连通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进气阀,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排气阀,需要输送铅液时,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气体通过进气管向副铅锅内施加压力,铅液在气体压力作用下通过出铅管道排出,送铅结束后,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此时铅液通过进铅口流入副铅锅,副铅锅顶部通过法兰与气动管路连通。
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远离气动管路的一端均延伸至密闭熔铅装置外部,一方面方便气源与进气管的连接,另一方面方便副铅锅内进铅时副铅锅内冗余气体及时排除密闭熔铅装置外部。
所述密闭熔铅装置下部设置余铅排泄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在低压环境下进行输送液体铅,提高了生产安全系数,降低能耗。密闭熔铅装置内的固体铅通过加热装置熔化成液体铅,因进铅口位置较低,铅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压入副铅锅内,需要送铅时,开启气动装置,向副铅锅内加压,因进铅口处设置了单向阀,铅液在气动装置的压力下依次通过出铅口和出铅管道输送至指定容器,以完成输送过程,整个过程无需高压喷射机电泵辅助,安全系数高,耗能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
图2是图1的B-B向视图。
图3是副铅锅及其周边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中:1、密闭熔铅装置;2、副铅锅;3、加热装置;4、进铅口;5、出铅管道;6、加铅门;7、加铅平台;8、进气阀;9、排气阀;10、气动管路;11、进气管;12、排气管;13、余铅排泄口;14、出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供铅系统,包括密闭熔铅装置1、副铅锅2、加热装置3和气动装置,所述密闭熔铅装置1内部设置副铅锅2和加热装置3,副铅锅2底部设置进铅口4,进铅口4处设置单向阀,副铅锅2中上部设置出铅口14,出铅口14连通出铅管道5,出铅管道5一端贯穿密闭熔铅装置1的外壁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副铅锅2顶部连通气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鑫旭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鑫旭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42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油自动灌装控制系统
- 下一篇:新型气体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