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00008.5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3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冯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旋宇 |
主分类号: | G08B17/12 | 分类号: | G08B1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孔丽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城市 火警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及智能城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智能城市体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智能城市是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融合体,信息经济的电脑网络提供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基础条件,而知识经济的人脑智慧则将人类智慧变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个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北京城市智能管理系统”(BCSMS)。在此基础上,季铸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国经济智能管理系统“(CESMS)也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中国经济被纳入智能管理轨道,2011年”世界经济智能预警系统(WESFS)也将投入运行,北京已经成为世界智能经济中心。
现有的城市对火警的控制主要是基于个人报火警的控制,无法实现自动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无法实现火警的自动控制管理的缺点。
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摄像头发送的第一图像数据;
当第一图像数据中人数超过设定阈值时,获取该图像数据对应摄像头的坐标;
获取该坐标附近完整的第二图像数据,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色度分析,如分析出烟雾色度范围超过设定范围时,将该坐标标注为火警。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
将该火警对应的坐标群发给设定范围内的智能终端。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
将该火警的坐标发送给消防单位。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摄像头发送的第一图像数据;
分析单元,用于当第一图像数据中人数超过设定阈值时,获取该图像数据对应摄像头的坐标;
图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坐标附近完整的第二图像数据,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色度分析,如分析出烟雾色度范围超过设定范围时,将该坐标标注为火警。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将该火警对应的坐标群发给设定范围内的智能终端。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该火警的坐标发送给消防单位。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自动监控获取图像,然后依据图像智能判断其是否有火警,所以其具有智能控制管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智能城市的火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服务器来完成,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摄像头发送的第一图像数据;
步骤S102、当第一图像数据中人数超过设定阈值时,获取该图像数据对应摄像头的坐标;
步骤S103、获取该坐标附近完整的第二图像数据,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色度分析,如分析出烟雾色度范围超过设定范围时,将该坐标标注为火警。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自动监控获取图像,然后依据图像智能判断其是否有火警,所以其具有智能控制管理的优点。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步骤S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该火警对应的坐标群发给设定范围内的智能终端。
可选的是,上述方法在步骤S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该火警的坐标发送给消防单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旋宇,未经冯旋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00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网络信息的分词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