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基板、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掩模板、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1278.8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1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冬;邵喜斌;胡明;张明;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基板 面板 显示装置 模板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其包括具有多个第一网格电极图案的第一区域、具有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图案对应的多个第二网格电极图案的第二区域、以及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接口区域。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图案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第一线宽的多个第一网格电极线。对应的第二网格电极图案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线对应并且具有第一线宽的多个第二网格电极线。接口区域中的第一网格电极线具有不小于第一线宽的第二线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更具体地,涉及触控基板、具有该触控基板的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掩模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变得流行。传统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将氧化铟锡用作触控电极材料。然而,对于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而言,使用氧化铟锡触控电极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氧化铟锡材料的电阻相对较大,因此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需要具有相对大厚度的氧化铟锡触控电极。相对大的厚度导致显示面板中透光率较低。具有由其它材料制成的触控电极的高显示质量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已成为研发重点。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其包括具有多个第一网格电极图案的第一区域、具有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图案对应的多个第二网格电极图案的第二区域、以及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接口区域;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图案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第一线宽的多个第一网格电极线,对应的第二网格电极图案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线对应并且具有第一线宽的多个第二网格电极线;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线从第一区域延伸进入接口区域;一对对应的第一网格电极线和第二网格电极线在接口区域中彼此电连接;其中接口区域中的第一网格电极线具有不小于第一线宽的第二线宽。
可选地,接口区域中的第一网格电极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二网格电极线偏移。
可选地,接口区域中的第一网格电极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二网格电极线偏移了小于第一线宽的偏移宽度。
可选地,接口区域的沿着从第二区域至第一区域的方向的宽度在约1mm至约5mm的范围内。
可选地,接口区域中的第一网格电极线具有实质上均匀的宽度;第二线宽与第一线宽实质上相同。
可选地,第一网格电极线与第二网格电极线在接口区域中彼此直接连接。
可选地,第一网格电极线与第二网格电极线通过宽度大于第一线宽和第二线宽的接口电极块电连接。
可选地,触控电极层还包括沿着触控电极层的边缘的外围网格电极图案,其包括线宽大于第一线宽的多个外围网格电极线。
可选地,第一线宽和第二线宽为约8μm;外围网格电极线的线宽在约13μm至约20μm的范围内。
可选地,触控电极层是金属网格触控电极层,所述多个第一网格电极图案是多个第一金属网格电极图案,所述多个第二网格电极图案是多个第二金属网格电极图案。
可选地,触控电极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触控基板还包括触控扫描电极层和位于触控感应电极层和触控扫描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触控扫描电极层包括:具有多个第三网格电极图案的第三区域、具有与所述多个第三网格电极图案对应的多个第四网格电极图案的第四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之间的第二接口区域;所述多个第三网格电极图案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第三线宽的多个第三网格电极线,对应的第四网格电极图案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三网格电极线对应并且具有第三线宽的多个第四网格电极线;所述多个第三网格电极线从第三区域延伸进入第二接口区域;一对对应的第三网格电极线和第四网格电极线在第二接口区域中彼此电连接;其中接口区域中的第三网格电极线具有不小于第三线宽的第四线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1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