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设备与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2287.9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1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皇甫建君;林元杰;M·尼米;郑伃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8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至少一种终端设备与调度方法。提示(Attention,AT)指令用于通过终端适配器(Terminal Adaptor,TA)来控制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MT)的多种功能以及来自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的多项GSM/UMTS网络服务。3GPP引入了多个退避计时器(backoff timer)及禁止(barring)以解决网络拥塞(congestion)问题。然而,TE无法知晓计时器值和禁止状态。根据一个新的方面,本发明提供一个新的AT指令接口,可将计时器值及禁止状态作为响应发送至TE。这将减少不必要的重试并节省TE的功耗。通过这种新的AT指令接口,TE可查询(query)退避计时器状态。通过非请求结果码(Unsolicited Result Code,URC),MT可检测退避计时器状态改变,并将更新后的退避计时器状态报告给TE。
本申请主张在35U.S.C.§119下于2015年9月24日提出的编号为62/222,962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申请案的全部内容在此加以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是有关于使用增强的提示(Attention,AT)指令(commands)控制退避计时器(backoff timer)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年来,无线蜂窝通信网络以指数量级发展。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可提供高峰值数据速率、低延迟、改善的系统容量、以及因简化的网络架构所带来的低运行成本。LTE系统也称为4G系统,也可提供与低版本无线网络之间的无缝整合(seamless integration),低版本无线网络可例如全球移动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及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网络通常包括2G/3G/4G系统的混合。随着网络设计的优化,已在多种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改进,尤其是在通过演进型封包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提供无线IP服务方面。
EPS/IP承载(bearer)和连接管理和分配功能可面向多种应用及使用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的终端装置(terminal devices)提供。对于外部应用,EPS/IP承载和连接管理和应用功能可通过符合3GPP TS 27.007“AT commandset for User Equipment(UE)(用户设备的AT指令集)”的AT指令API来提供。AT指令用于通过终端适配器(Terminal Adaptor,TA)控制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MT)的功能及GSM/UMTS网络服务。
3GPP引入了多个计时器来解决网络拥塞(network congestion)的问题。举例而言,当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EPS会话管理(EPS Session Management,ESM)请求被网络拒绝时,网络可基于拥塞控制为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触发会话管理计时器。在该计时器失效(expired)前,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一侧所触发的任何进一步的SM/ESM请求将总是失败,这是因为此类请求被网络所禁止(barred)。然而,TE无法理解该禁止的情形并继续尝试。由于在计时器失效之后才会取消禁止,而在取消禁止之前,该重试不会成功,TE无法进入睡眠模式,因此,这种盲目的重试将导致较高的功耗。在当前的标准中,TE没有标准模式来知晓每个APN因网络拥塞而被网络禁止多久。
需要一种退避计时器的控制方法,通过AT指令的使用,来将禁止状态作为响应发送给TE,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重传次数来降低功耗。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寰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寰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2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