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污水脱氮去磷的工艺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2837.7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1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洪胜男;卢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胜男;卢凡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江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8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美国北卡罗莱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污水 脱氮去磷 工艺 系统 | ||
一种污水脱氮去磷的工艺及系统,将污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分别降低到1mg/L和0.2mg/L以下,该工艺包括:步骤a:将待处理污水进行前端处理以使得污水中NH 3‑N的浓度小于0.2mg/L;步骤b:将步骤a所得污水进行缺氧反硝化脱氮处理;步骤c:将步骤b所得污水同时进行好氧有机物降解及化学沉淀除磷处理。工艺及系统首先对污水进行前端处理使污水中氨氮浓度充分降低,即达到完全硝化作用,确保后续的缺氧反硝化脱氮处理达到完全反硝化作用,充分降低硝氮浓度;在缺氧反硝化脱氮过程中不断补充外加碳源,加快反硝化的速度;在好氧有机物降解及化学沉淀除磷步骤中,将前一步骤中多余的碳源充分去除,同时进行化学去磷,减少处理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污水脱氮去磷的工艺及一种高效污水脱氮去磷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量也急剧增高。一般污水的处理工艺未能在增高水量的情况下有效地处理污水,过高的氮与磷被排放到接受水体中,从而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污染,造成了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生长形成水华。此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屡有发生。政府和有关机构也采取各种措施来处理这一问题以达到控制并终极解决此问题的目标。虽然在处理工艺的进步改进了污水处理效果并减轻了对自然水体的过度排放营养盐,政府及研发机构仍然不断寻求更有效和低投资的工艺,以便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例如,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已经把总氮的排放浓度由3 mg/L降低为1mg/L,而总磷的排放标准则从1 mg/L降低为0.2 mg/L。现有的处理污水工艺要达到如此高的排放标准将会需要很高的成本,因此,必须开发更加有效又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工艺,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污水处理标准。本发明即为此目的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效污水脱氮去磷的工艺及一种高效污水脱氮去磷的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污水脱氮去磷的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待处理污水进行前端处理以使得污水中NH3-N的浓度小于0.2mg / L;
步骤b:将步骤a所得污水进行缺氧反硝化脱氮处理以使得污水中NO3-N的浓度小于0.3mg / L,其中,在整个缺氧反硝化脱氮处理过程中不断补充外加碳源和经过厌氧驯化的污泥;以及
步骤c:将步骤b所得污水同时进行好氧有机物降解及化学沉淀除磷处理以使得污水中P的浓度小于0.2mg / L。
优选地,所述步骤a具体为:将待处理污水依次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
优选地,该工艺还包括步骤d:将步骤c所得污水进行沉淀并收集沉淀所得厌氧污泥。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经过厌氧驯化的污泥为步骤d所收集厌氧污泥。
优选地,所述步骤b的缺氧反硝化脱氮处理过程中碳源中的C元素与NO3-N的摩尔比为(2.9~4.0):1。
优选地,所述外加碳源选自甲醇、乙醇和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污水脱氮去磷的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系统包括:
前端处理装置,用于将待处理污水进行前端处理以使得污水中NH3-N的浓度小于0.2mg / L;
与前端处理装置出水口连接的缺氧槽,用于对污水进行缺氧反硝化脱氮处理;
与缺氧槽连通的碳源添加装置,用于向所述缺氧槽中添加外加碳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胜男;卢凡,未经洪胜男;卢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2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