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3733.8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8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舜昌;郑在皓;姜炫彬;俞智雄;洪尙熏;郑氤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材料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5/20 | 分类号: | C07C15/20;C07C211/54;C09K11/06;H01L51/50;H01L51/00 |
代理公司: | 31266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佳佳;马莉华<国际申请>=PCT/KR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有机化合物 包含 有机 电致发光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包含新型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化合物用于所述元件的发光层。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含有新型有机芘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芘类有机化合物及利用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LED)是1987年柯达公司(Kodak)的邓青云(C.W.Tang)作为发光层在芳香族二胺(diamine)的基础上利用铝化合物开发了最初的有机EL元件(邓青云、范斯莱克(S.A.Vanslyke),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51卷第913页,1987年),之后积极进行着对多层薄膜构造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有机材料的研究。与已知的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板(PDP)以及场致发射显示器(FED)等其他平板显示元件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工序多样的优点,并且高光亮度以及视角特性优良,响应速度快且驱动电压低而作为显示器的背光源、照明、广告版等的光源正在被产品化。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对阴极(电子注入电极)和阳极(空穴注入电极)施加电压时在发光层空穴(Hole)与电子相遇发出光的元件,具有在上述两个电极之间包括多个有机层的结构。此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除了发光层(EML,Light Emitting Layer)之外,还可包括空穴注入层(HIL,Hole Injection Layer)、空穴输送层(HTL,Hole TransportLayer)、电子输送层(ETL,Electron Transport Layer)或电子注入层(EIL, ElectronInjection Layer),为了提高发光层的效率、根据需要还可包括电子阻挡层 (EBL,Electron Blocking Layer)或空穴阻挡层(HBL,Hole Blocking Layer)。包括所有这些有机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以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的顺序层叠的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使用的物质大部分为纯有机物或有机物与金属形成络合物的有机金属络合物(Organometallic Complex),根据用途可区分为空穴注入物、空穴输送物、发光物、电子输送物、电子注入物等。在此,作为空穴注入物或空穴输送物主要使用离子化能相对较小的有机物,作为电子注入物或电子输送物主要使用电负性较大的有机物。此外,作为发光辅助层所使用的物质最好能满足如下特性。
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所使用的物质较好是热稳定性优异。其原因是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内部因电荷的迁移而发生焦耳热(Joule Heating)。目前、作为空穴输送层通常所使用的TPD或NPB的玻璃化温度(Tg)低、分别为60以及96℃,因此在低温下驱动时出现因发生结晶化而引起发光效率降低的现象。
第二、为了低电压驱动,需要与阴极和阳极邻接的有机物设计成电荷注入势垒(Injection Barrier)较小,电荷迁移率(Mobility)高。
第三、电极和有机层的界面、有机层和有机层的界面上一直存在能量壁垒而不可避免地积累一些电荷,因此需要使用电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物质。
发光层由主发光体(host)和掺杂物(dopant)这两种物质构成,掺杂物需要量子效率高,与掺杂物相比主发光体需要能隙大而容易发生向掺杂物的能量转移。用于电视机、移动设备等的显示器根据红色、绿色、蓝色这三色实现全彩色(Full color),发光层分别由红色主发光体/掺杂物、绿色主发光体/掺杂物以及蓝色主发光体/掺杂物构成。目前为止,蓝色发光层与其它颜色相比,寿命、效率以及色纯度方面处于很大的劣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材料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材料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3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