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5133.5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8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阿莱桑德罗·迪阿皮斯;阿德里安·斯坦内尔;马塞尔·尼库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靖亮 |
地址: | 瑞士赫尔***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一种电梯,包括:具有轿厢顶板(4)的轿厢(2)和用于防坠的围挡件(5)。围挡件(5)具有底脚板条(10),其中,轿厢电气元件(8)的至少一部分线缆(9)在板条(10)的内部引导穿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包含轿厢,轿厢能够通过例如呈承载绳索或承载皮带形式的承载机构借助于驱动单元在电梯竖井中上下运动。针对一定的状况,例如对于维护工作或检查,需要的是,使人员停留在电梯轿厢顶板上。当轿厢与邻接的竖井壁之间的缝隙宽度过大时,必须为了防坠保护而将围挡件安装在轿厢顶板上。
一般来讲,在电梯轿厢上或电梯轿厢中布置有不同的、用于运行电梯设备所需的电或电机械装置和安装件。在下面称为“轿厢电气元件”的装置和安装件例如包括门控制装置、针对竖井信息和门监控的评估装置、用于在维护期间使设备运行的装置、通信装置、蓄能装置、轿厢照明装置或空调装置。轿厢电气元件借助于线缆被供电,并且借助于线缆能够使轿厢电气元件的至少一些部件相互通信。这种线缆也用于轿厢顶板的区域中。在实践中,线缆通常或多或少露置地布置在轿厢顶板上。由此,对于处在轿厢顶板上的维修人员产生不利的线缆排布结构和“将人绊倒”的安全风险。线缆本身也可以在呈双层底板类型的轿厢顶板下方引导,但是这昂贵且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已知方案的缺点,特别是提出一种电梯,其中,轿厢电气元件的线缆能够简单而且节约占位地布置在轿厢顶板上。线缆本身应当特别是也表现为对于处在轿厢顶板的人员没有危险。
所述目的利用具有按照本发明的特征的电梯来实现。至少在轿厢的轿厢顶板的一侧上布置有用于防坠的围挡件。围挡件具有至少一个板条、特别是由板条成型的扶手和安装在轿厢顶板的上侧面上而且布置在扶手下方的由板条成型的底脚板条。在扶手下方必要时可以额外在优选中间的高度上布置有作为第三板条的中间梁。通过将轿厢电气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线缆在板条中的至少一个内部引导穿过或能够引导穿过,能够将线缆简便地而且简约占位地在轿厢顶板上加以排布。在实践中能够排除无意踩踏线缆或者可能甚至被线缆绊倒的情况发生。因为不需要额外的复杂措施,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也具有成本方面的优势。
板条、例如底脚板条可以包括形成用于容纳线缆的空腔的空心型材。可替换地,板条可以包括敞开的槽状型材,槽状型材与轿厢顶板的上侧面一起形成用于容纳线缆的空腔。槽状的型材可以单件式或多件式地构造。空心型材例如可以是圆形管。而为了安装在顶板上,可以有利的是,空心型材是矩形型材。槽状型材也可以具有矩形形状。而当然也可以考虑用于槽状型材或用于空心型材的其他造型。这种结构在操作方面简便而且能够简便地装配和拆卸。
为了装设多条线缆,可以有利的是,空心型材或槽状型材至少8cm高,优选至少10cm高。由此,获得了用于容纳线缆的足够大的空腔。高的底脚板条也能够用作对于鞋的止挡以及针对轿厢顶板上的人员的踩踏保护件。空心型材或槽状型材例如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当然原则上也可以考虑的是,底脚板条由合成材料或其他材料制造。
有利的是,槽状型材具有至少一个从轿厢顶板上竖起的侧壁和与侧壁相连的固定分段,其中,固定分段扁平地放置或能够放置在轿厢顶板上。特别优选的是,槽状型材具有成直角从轿厢顶板上竖起的侧壁,在每个侧壁上连有固定分段。由此,这种槽状型材可以是帽状型材或“Ω”形型材。
另外,可以有利的是,板条由至少两个能够组装的型材部件构造。这种至少分两个部件的板条实现了简便地装入板条中或从板条中取出。
当引导线缆的板条是底脚板条时,底脚板条可以包括阻挡机构,阻挡机构防止踩踏底脚板条。除了提高安全性之外,可以有赖于这种阻挡机构防止:底脚板条由于踩踏而可能变形甚至被毁坏。
底脚板条例如可以包括独立地或者说自由地竖起的、远离轿厢底部地指向的阻挡分段,以作为阻挡机构。阻挡分段可以是与槽形型材的侧壁或与空心型材相连的竖向分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温特奥股份公司,未经因温特奥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5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溶剂可循环氮气脱附回收装置
- 下一篇:变压回收氢气吸附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