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6290.8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6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洋平;增田晓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3/12;C23G1/24;C23G3/00 |
代理公司: | 1103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龙<国际申请>=PCT/JP2016/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装置 | ||
清洗装置包括:保持添加了少量添加剂的水作为第一清洗液(1)的第一清洗槽(10)、保持水、水类的清洗剂、碱清洗液或亲水性有机溶剂作为第二清洗液(2)的第二清洗槽(20)、第一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1)、第一循环泵(12)、超声波照射装置(21)及搬运装置(4)。通过在第一清洗槽(10)的内部将被清洗物(3)暴露在含有从喷嘴(13)喷射的微细气泡的第一清洗液(1)中,从而除去疏水性油,接着在第二清洗槽(20)中利用超声波清洗除去亲水性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洗装置,特别涉及用于脱脂清洗的清洗装置,所述脱脂清洗除去在加工工业部件时附着于部件表面的加工油、润滑剂等油分。
背景技术
以往,在工业脱脂清洗的领域中,主流的清洗装置通过使用氟利昂类溶剂、有机溶剂、制油类溶剂等溶剂,使油分溶解在这些溶剂中,从而进行脱脂。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清洗装置是除去附着于管口的浆糊的装置,在粗洗用和精洗用这两个清洗槽中,使用酮类或醇类等有机溶剂作为清洗液。
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第一清洗槽中,以搅拌并摇动清洗液为目的,喷射具有1mm~10mm左右的直径的气泡,并且第一清洗槽和第二清洗槽均利用设置于清洗槽的底部的超声波放射构件向清洗液施加超声波。通过向被清洗物照射超声波,在被清洗物的表面产生气穴(cavitation)现象,附着于被清洗物的油等污垢被分解、剥离。
然而,氟利昂类溶剂、有机溶剂、制油类溶剂等溶剂存在如下环境负荷大的问题:包含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或河流、海洋、地下水的水质污染等环境破坏的原因物质;在更换清洗液时需要将使用完的清洗液作为工业废弃物处理等。因此,期望开发环境负荷较小的清洗技术来取代使用这些溶剂的清洗。
作为环境负荷小的清洗技术,使以水为主体的清洗水产生直径10μm~数十μm的微细气泡并使其作用于被清洗物的微气泡清洗(microbubble cleaning)引人关注。当使微细气泡作用于被清洗物时,通过附着于被清洗物表面的污染物吸附在微细气泡的表面,微细气泡借助自身的浮力而从被清洗物分离,从而除去污染物。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使期望的微细气泡长时间稳定化的效果高的表面活性剂,提出了一种特定构造的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0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068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清洗装置,在将有机溶剂用于清洗液的方法中,除了上述环境负荷的问题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每当增加清洗次数时溶解在清洗液中的油分量会增大而清洗力降低,所以清洗质量不稳定。另外,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定期地更换清洗液,维护性低。
另一方面,在使用以水为主体的清洗水并使微细气泡作用于被清洗物的微气泡清洗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吸附于微细气泡的油分等污染物累积在液面,所以在从清洗槽提起被清洗物时,污染物会再次附着。因此,为了将微气泡清洗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批量生产工序,需要使累积在液面的污染物不再附着于被清洗物的机构,期望开发具备这样的机构的清洗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对环境的负荷小、维护性优异、且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确保高清洗力的清洗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62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