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膜和可重新闭合的膜包装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6451.3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6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S·M·布莱斯;C·霍尔特;M·J·唐;Y(L)·梁;E·耶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06 | 分类号: | B32B7/06;B32B7/12;B32B27/08;B32B27/32;B32B27/34;B32B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甘玲;缪策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重新 闭合 包装 | ||
本文描述了多层膜和由所述膜制成的膜包装,其通过利用所述多层膜内的粘性层提供重新密封能力。所述多层膜能够包括外膜部分和内膜部分,所述外膜部分包括嵌入的粘性层。在所述多层膜中形成的开口特征部包括折翼,所述折翼被配置成由使用者操纵以创建穿过所述多层膜的开口。所述内膜部分能够包括释放层,所述释放层被专门配置成与所述粘性层相互作用以提供期望的分离剥离力和重新密封功能。所述外膜部分能够包括设置在所述粘性层的与所述释放层相对的侧面上的外膜层,所述外膜层被配置成永久地黏附到所述粘性层。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2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116,813和2015年7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195,059的权益,这两项申请均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了多层膜以及由这种多层膜制成的包装,更具体地,描述了具有可重新闭合的开口特征部的多层膜。
背景技术
可重新闭合的膜包装能够包括双层层合体,该双层层合体具有限定可重新闭合折翼和重新密封边沿的内模切口和外模切口。在这种包装中,在印刷、盖覆或层合步骤期间,通常使用多种粘合剂或阻隔剂(deadening agent)来将两层结合在一起,或者将压敏标签施加到包装上。随后,将这些粘合剂或标签切割成预先设计的形状或样式,以便于在包装中创建重新密封折翼。使用多种粘合剂、阻隔剂或标签以及应用层合或贴标签的步骤具有特定的要求和限制,这样一来便能够能增加制造工艺的成本和复杂性。
另一种类型的包装包括一层压敏粘合剂并利用传统的热密封来提供包装重新闭合特征部。因此,消费者可将热密封拉开,这样便可使形成包装的膜裂开,从而露出热密封区域中的压敏粘合剂。然后消费者可将膜重新压合在一起,从而重新闭合包装。然而,打开期间初次使膜裂开可能需要较大的力量,而消费者可能难以施加和控制这种力度。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用于形成包装的多层膜以及由这种多层膜形成的膜包装,该多层膜在膜的不同面或层上而不是在组成膜的联结部之间具有重新密封材料。采用这种构型,在膜的联结部之间仅需使用一种类型的粘合剂,而无需在膜的联结部之间的同一层中同时使用永久粘合剂和重新密封粘合剂来形成包装的双重模式。这可有利地避免增加与之相关联的成本和复杂性。此外,这种方式避免了使用单独的重新闭合标签。
本文所述的合适的多层膜包括:外膜部分(包括嵌入的粘性层)和内膜部分。膜的至少部分可通过单个步骤进行多层共挤出而形成,这避免了层合工艺的成本和额外步骤。另外,嵌入的粘性层可不同于典型的压敏粘合剂。在多层膜中形成的开口特征部包括折翼,该折翼被配置成由使用者操纵以创建穿过多层膜的开口。折翼包括至少部分地由至少部分地穿过外膜部分延伸的外切口限定的上部以及由至少部分地穿过内膜部分延伸的内切口限定的下部。与在之前的包装中使热密封裂开相比,这些切口允许消费者用较小的力量便可轻松打开包装。
在一种形式中,膜的外联结部包括顶部膜层、粘性层和底部膜层;内膜部分是膜的内联结部;并且将永久粘合剂层设置在膜的外联结部和内联结部之间并将其黏附在一起。例如,粘性层可以是包封在顶部膜层和底部膜层之间的粘性芯。在这种形式中,外切口可延伸穿过顶部膜层进入中间粘性层,并且内切口可延伸穿过膜的内联结部、永久粘合剂层以及底部膜层的至少部分。
外切口可包括凸舌部、肩部以及从肩部的端部纵向延伸的侧部。永久粘合剂层可包括在其中与外切口的凸舌部的至少部分对准的开口,使得消费者可轻松抓住凸舌部。此外,膜的外联结部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并且永久粘合剂层的永久粘合剂可包括透过膜的外联结部可见的油墨。内切口可包括前边缘、后边缘以及在其间延伸以限定层合体开口的侧边缘。
开口特征部可通过组合部分地延伸穿过层合体的切口并在永久粘合剂层中施加永久粘合剂来进一步提供可轻松控制的打开和重新密封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6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