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净化用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6720.6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6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尾上亮太;伊藤毅;武居佑起;池边雅俊;糟谷知弘;森下雄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科特拉 |
主分类号: | B01J35/04 | 分类号: | B01J35/04;B01D53/94;B01J23/63;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王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净化 催化剂 | ||
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具有筒状的基材(10)和形成于该基材(10)的表面的催化剂涂层(20)。基材(10)的筒轴方向的长度L与正交于该筒轴方向的截面的直径D之比为(L/D)≤0.8。催化剂涂层(20)的涂敷密度在包括基材(10)的排气入口侧的端部(16)的上游侧部分(10a)和包括排气出口侧的端部(18)的下游侧部分(10b)不同。上游侧部分(10a)的涂敷密度A小于下游侧部分(10b)的涂敷密度B(A<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净化用催化剂。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基材和形成 于该基材的表面的催化剂涂层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
此外,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 请第2015-1070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本说明书中作为 参照引入。
背景技术
为了净化从汽车发动机等的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经常使用含有Pt (铂)、Pd(钯)和Rh(铑)的贵金属之中的至少一种的三元催化剂。 在这样的三元催化剂的一个典型构成中,在圆筒状的蜂窝状基材的表 面形成催化剂涂层,在该催化剂涂层载持有Pt、Pd和Rh的贵金属中 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在使用这样的蜂窝状基材对排气进行净化时,使 排气从排气入口侧的端面流入基材的各小室,使排气与形成于分隔各 小室的分隔壁表面的催化剂涂层接触,接着使排气从排气出口侧的端 面向外部流出(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06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此,为了提高排气的净化效率,增加基材的每1L容积的催化剂 涂层的质量(涂敷密度)并增大催化剂涂层的表面积是有利的。然而, 单纯增加催化剂涂层的涂敷密度时,担心导致排气通过基材的小室内 时的压力损失(压损)的上升,对发动机性能等产生不良影响。为了 防止燃耗的劣化、发动机的故障等的弊端,希望将压损的上升抑制得 尽量小。本发明是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由本发明提供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是配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 内,对从该内燃机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该排气 净化用催化剂具有筒状的基材和形成于该基材的表面的催化剂涂层。 上述基材的筒轴方向的长度L与正交于该筒轴方向的截面的直径D之 比为(L/D)≤0.8。上述催化剂涂层的涂敷密度在包括上述基材的排 气入口侧的端部的上游侧部分和包括排气出口侧的端部的下游侧部分 不同。并且,上述上游侧部分的涂敷密度A小于上述下游侧部分的涂 敷密度B(A<B)。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上述(L/D)比为0.8以下这样的基材的长 度比较短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中,能够将排气通过基材的小室内时的 压力损失的上升抑制得比以往小。因此,能够防止燃耗的劣化、发动 机的故障等的弊端,能够提供更高性能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
这里公开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上述上游侧 部分的涂敷密度A与上述下游侧部分的涂敷密度B的关系满足(A/B) ≤0.85。这样形成时,能够更可靠地发挥由使上游侧部分的涂敷密度A 小于下游侧部分的涂敷密度B得到的效果(压损上升抑制效果)。
这里公开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上述上游侧 部分的涂敷密度A比上述下游侧部分的涂敷密度B小30g/L以上。 这样形成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由使上游侧部分的涂敷密度A小于下 游侧部分的涂敷密度B得到的效果(压损上升抑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科特拉,未经株式会社科特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6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在水龙头出水管的出控制水器
- 下一篇:一种调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