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用于电化学工艺的板材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07364.X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8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J-O·马克斯;P·班弗斯;T·皮塔莱纳恩;S·兰德斯特罗姆;H·阿尔曼;L·约翰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库姆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C21D7/04;C25C1/08;C25C1/12;C25C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跃龙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用于 电化学 工艺 板材 材料 方法 | ||
1.一种制造板材材料的方法,其在金属的电化学工艺中用作于其表面上沉积金属的阴极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对于从卷取工艺线接收的产品,用卷取工艺线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得到用于金属沉积物和板材材料之间的附着的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地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湿磨而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干磨而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喷丸而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刷涂而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图案化轧制而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地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和化学地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喷丸和酸洗而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处理的组合而得到所述板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粗糙度平均值Ra表示的表面粗糙度为0.7-5.5微米,优选0.7-2.5微米。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剪切力为250-800N,优选250-650N。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铜的电化学工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铜的电解精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铜的电解冶金。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银的电化学工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银的电解精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银的电解冶金。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镍的电化学工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镍的电解精炼。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材料用于镍的电解冶金。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来自卷取工艺线的产品的板材材料由奥氏体不锈钢制成,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以重量%计含有小于0.03%碳(C)、小于2%锰(Mn)、16.5-18.5%铬(Cr)、10-13%镍、2-2.5%钼(Mo)和小于0.10%氮(N)。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来自卷取工艺线的产品的板材材料由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制成,所述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以重量%计含有小于0.04%碳(C)、4-6%锰(Mn)、21-22%铬(Cr)、1.35-1.70%镍、0.1-0.8%的钼(Mo)、0.2-0.25%的氮(N)和0.1-0.8铜(Cu)。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来自卷取工艺线的产品的板材材料由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制成,其以重量%计含有小于0.03%碳(C)、小于2%锰(Mn)、21-23%铬(Cr)、4.5-6.5%镍、2.5-3.5%钼(Mo)和0.10-0.22%氮(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库姆普有限公司,未经奥托库姆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73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法测量湿蒸汽干度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轿车车内儿童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