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作工具材料、冷作工具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7540.X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8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庄司辰也;宍道幸雄;黑田克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B21J13/02;C21D6/00;C22C38/36;C21D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作 工具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轻在淬火回火时发生的在材料长度方向的热处理尺寸变化的冷作工具材料。一种冷作工具材料,该冷作工具材料具有经热加工而延伸且包含碳化物的退火组织,进行淬火回火而可使用,其中,该冷作工具材料的与由上述热加工产生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退火组织当中,在与延伸直角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退火组织中观察到的圆当量直径为5.0μm以上的碳化物的、通过下述(1)式求出的碳化物取向度Oc的标准偏差为6.0以上。Oc=D×θ…(1)其中,D表示碳化物的圆当量直径(μm),θ表示碳化物的近似椭圆的长轴与上述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rad)。而且,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冷作工具材料的冷作工具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压制模具、锻造模具、滚轧模具、金属刀具等多种冷作工具最合适的冷作工具材料、使用其的冷作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冷作工具由于一边与硬质的被加工材料接触一边使用,因此需要具备能够耐受该接触的硬度、耐磨耗性。而且,以往对于冷作工具材料,使用例如为JIS钢种的SKD10、SKD11系的合金工具钢。
对于冷作工具材料,通常将由钢锭或者对钢锭进行开坯加工得到的钢坯而成的原材料作为起始原料,对其进行各种热加工、热处理而制成规定的钢材,对该钢材进行退火处理,进行精加工。而且,冷作工具材料通常以硬度低的退火状态供给至冷作工具的制造商。该供给至制造商的冷作工具材料通过切削、穿孔等而被机械加工成冷作工具的形状后,通过淬火回火而被调节至规定的使用硬度。另外,通常在被调整至该使用硬度之后,进行精加工的机械加工。淬火是如下的操作:将机械加工为冷作工具的形状后的冷作工具材料加热至奥氏体温度区域为止,对其进行骤冷,由此使组织发生马氏体相变。因此,冷作工具材料的成分组成能够通过淬火而被调整为马氏体组织。
然而,对于冷作工具材料,在上述淬火回火的前后,会发生其体积(尺寸)变化的“热处理尺寸变化”。而且,该热处理尺寸变化当中,尤其是在热加工时的延伸方向(即,材料的长度方向)发生的热处理尺寸变化为在淬火时表现的膨胀尺寸变化,并且为该膨胀量最大的尺寸变化。若该材料的长度方向的膨胀量大,则基于回火的尺寸的调整变得困难。通常,在回火工序中,通过低温回火,冷作工具材料整体收缩、且通过高温回火而再次膨胀,因此重视热处理尺寸变化的冷作工具的情况下,在尺寸与退火材料相比变化为零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回火。但是,对于在淬火时表现的长度方向的大的膨胀(即,相对于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的各向异性),难以通过回火工序消除。因此,在淬火回火前的机械加工中,对该最终的冷作工具的形状,精加工加工时的“切削余量(余量)”的调整变得复杂。而且,若该长度方向的膨胀量过大,则上述“切削余量”的调整自身变困难。
因此,上述热处理尺寸变化的原因为存在于组织中的大的碳化物,而提出了降低该大的碳化物的存在量的冷作工具材料。例如提出了将面积20μm2以上的碳化物在淬火回火后的截面组织中所占的面积率调整为3%以下的冷作工具材料(专利文献1)。而且,为了抑制长度方向的膨胀尺寸变化,提出了将淬火回火前的与其热加工时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中的、圆当量直径为2μm以上的碳化物的面积率调整为0.5%以下的冷作工具材料(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4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2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75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控制可前移式黑板
- 下一篇:一种涂覆材料附着力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