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热交换器元件、包含此类元件的全热交换器和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8679.6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7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C·赫希;M·马耶朔啡;C·拜耳;S·布兰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康先达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保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张全信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元件 包含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生产全热交换器元件(E、E')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a)提供可透气薄片元件(1);
b)用具有水蒸气穿透特征的薄聚合物膜(3、4)层压所述薄片元件(1)的至少一侧(1a、1b);
c)将所述层压薄片元件(1)形成为展现3D波纹图案(5、5、…)的所需形状,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薄片元件(1)的薄片材料包含聚合物,所述薄片元件(1)为织物,并且所述织物的纤维(6)的一部分为多组分纤维;
在步骤b)中,所述薄聚合物膜是对于个别水分子展现溶液扩散运输机制的单片膜,并且所述层压步骤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将所述薄聚合物膜(3、4)热粘合、焊接和胶合至所述薄片元件(1);和
所述成形步骤c)为热成形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片元件(1)为非编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的纤维(6)的至少50重量%为多组分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组分纤维为双组分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片元件(1)的所述至少一侧(1a、1b)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薄聚合物膜(3、4)为不透气的聚合物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聚合物膜(3、4)为包含一系列不同聚合物类型的聚合物层的多层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聚合物多层膜的总厚度在5μm与200μ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聚合物多层膜的总厚度在10μm与150μ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形步骤c)为真空成形步骤或打褶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具有界定或共界定待制造的全热交换器元件(E、E')的预定波纹图案的第一波纹形成物的至少第一模具部分且用于所述热成形步骤c)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具有与共界定待制造的全热交换器元件(E、E')的所述预定波纹图案的所述第一波纹形成物互补的第二波纹形成物的第二模具部分且用于所述热成形步骤c)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连接至加压空气源的喷嘴且用于所述热成形步骤c)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喷嘴提供于第一模具部分和/或第二模具部分附近。
14.一种全热交换器元件(E;E'),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产生,包括可透气薄片元件(1)和预定3D波纹图案(5、5、…),其中第一薄聚合物膜(3)层压至所述薄片元件(1)的第一侧(1a)和/或第二薄聚合物膜(4)层压至所述薄片元件(1)的第二侧(1b),两个薄聚合物膜(3、4)均具有水蒸气穿透特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元件(E),其中所述第一薄聚合物膜(3)和所述第二薄聚合物膜(4)彼此相同。
16.一种全热交换器,其具有至少三个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薄片状或板状全热交换器元件(E1、E2、E3;E1'、E2'、E3'),所述全热交换器元件彼此堆叠和固定,借助于焊接或借助于胶合,其对应3D波纹图案(5、5、…)呈平行定向以形成允许流体流过的平行流体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焊接为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康先达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保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亿康先达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保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86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可控通风和固化操作的设备
- 下一篇: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