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多孔电介质的等离子体发生源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8726.7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1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石东篡;郑熔镐;崔镕燮;卢泰协;李康逸;郑贤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基础科学支援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H05H1/34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延美花;臧建明<国际申请>=PCT/KR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多孔 电介质 等离子体 生源 | ||
本发明公开电介质阻挡等离子体(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等离子体发生区域内含有浸渍液体的多孔电介质以抑制臭氧及氮氧化物的发生,促进羟自由基的生成的等离子体发生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介质阻挡等离子体(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等离子体发生区域内含有浸渍液体的多孔电介质以抑制臭氧及氮氧化物的发生,促进羟自由基的生成的等离子体发生源。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利用等离子体发生源的负离子发生器是利用非对称电极的电晕放电方式。利用非对称电极的电晕放电方式是向与板形电极相隔的针或线电极施加电压使得发生电晕放电的方式。这是利用阻抗非常高的高电压电源装置向非对称电极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发生强度极弱的电晕等离子体的方式,当有电磁场的空间存在非常薄的线或针状的金属电极的情况下电磁场集中于尖锐的部分,因此用少量电压也能够轻易地引起气体的绝缘击穿(发生等离子体)。随着在尖端发生的等离子体向相对电极扩张,电磁场的强度急剧减弱,因此能够限制转移为源于从电极表面的过度的电流通道(current channel)开始的热电子发射的火花(spark)或弧放电,电磁场向电极周边的所有方向减弱,因此向电极周边呈现放射状的放电形状。
而电极之间有液体薄雾或灰尘灯的情况下能够发生火花、弧放电,电极的表面腐蚀或堆积灰尘等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时性能下降。并且,由于等离子体发生体积小且弱,因此负离子发生效率较低。并且,能够发生大量臭氧及氮氧化物(NOx),因此具有发出异味、对人体有害的问题。并且,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具有电极腐蚀的问题,由于杀菌所需的负离子及活性化学物质的杀灭时间短,因此具有无法适用于大空间的问题。
为解决这种利用非对称电极的电晕放电方式的问题而利用电介质阻挡等离子体(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方式。即,向两个金属电极之间插入一个以上的电介质以发生均匀体积的等离子体用作灭菌剂。
向两个金属电极之间插入一个以上电介质的形态可以是平板型、圆筒形等结构,向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磁场使电极之间空间的气体发生绝缘击穿(发生等离子体)。
通常,不是高频(RF,MicroWave)的情况下金属间的空间发生气体绝缘击穿的情况下,首先生成像流光(streamer)之类的电流密度弱的等离子体通道,之后电磁场继续保持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和等离子体通道接触的金属电极的表面发生热,因此金属表面发射大量的热电子,最终转移为火花、弧放电(离等离子体体积小,电极损坏)。DBD放电的特征在于向金属电极之间插入非导体即电介质控制形成具有如上过度的电流密度的等离子体通道,以限制火花及弧放电转移。然而,该方式也能够发生大量臭氧及氮氧化物(NOx),因此具有发出异味且对人体有害的问题。同样,杀菌所需的负离子及活性化学物质的杀灭时间短,因此具有无法适用于大空间,杀菌效果受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介质阻挡等离子体(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 hargePlasma)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等离子体发生区域内含有浸渍液体的多孔电介质以抑制臭氧及氮氧化物的发生,促进羟自由基的生成的等离子体发生源。
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含有浸渍液体的多孔电介质的电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空气净化用负离子发生器的等离子体发生源,包括板形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隔且相对的板形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多孔电介质;及向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施加交流电压的电压施加部件,其中,所述多孔电介质浸渍有液体,通过所述电压施加部件向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施加电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等离子体,所述多孔电介质位于所述等离子体的发生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基础科学支援研究院,未经韩国基础科学支援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8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椅(HM‑A9‑I04)
- 下一篇:沙发(QM‑J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