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及屏蔽罩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9124.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1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诗朗;西岛诚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581 | 分类号: | 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屏蔽 | ||
一种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和屏蔽罩(50),壳体(10)在内部设置有收容空间(S1),收容空间(S1)具有第一开口(OP1)和第二开口(OP2),第一开口(OP1)在与设备(M1)的连接侧开口,与设备(M1)导通的导电部件(20)在与和设备(M1)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从第二开口(OP2)引出,屏蔽罩(50)形成在与设备(M1)的连接方向和导电部件(20)的引出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形状,配置于收容空间(S1)内,在收容空间(S1)内覆盖导电部件(20)。屏蔽罩(50)通过由第一罩部件(30)和第二罩部件(40)在收容空间(S1)内组装而构成,第一罩部件(30)形成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从第一开口(OP1)收容于收容空间(S1)内,第二罩部件(40)形成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从第二开口(OP2)收容于收容空间(S1)内。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及收容于连接器的屏蔽罩。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于减少从信号线等辐射的辐射噪声的罩(屏蔽罩)收容于壳体内的所谓的罩内置型的连接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屏蔽连接结构,其组装到第一屏蔽层与第二屏蔽层之间,在壳体内收容有滑块罩和内罩。这些滑块罩和内罩以能使信号线等在内部通过的方式形成为管状(直线状)。
专利文献1:特开2014-531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呈管状的上述的屏蔽连接结构,其两端部分别连接到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与第一屏蔽层的连接方向与和第二屏蔽层的连接方向成为平行。两个连接方向如此平行的连接器例如当将连接器的一方的连接侧连接到设备等、且要从另一方的连接侧引出信号线等导电部件时,则与设备的连接方向上的连接器的宽度变大。而且,当考虑到从连接器的另一方的连接侧伸出的导电部件的引绕时,在与上述设备的连接方向上需要用于配置连接器的充分的空间。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创作的,其目的是:实现在壳体内收容有屏蔽罩的构成,同时实现省空间化。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屏蔽罩,所述壳体在内部设置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与设备的连接侧开口,与所述设备导通的导电部件在与和所述设备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从所述第二开口引出,所述屏蔽罩形成在与所述设备的连接方向和所述导电部件的引出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形状,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在所述收容空间内覆盖所述导电部件,所述屏蔽罩通过由第一罩部件和第二罩部件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组装而构成,所述第一罩部件形成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从所述第一开口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罩部件形成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从所述第二开口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上述的连接器设为与设备的连接方向和导电部件的引出方向交叉的所谓的大致L型的连接器。另外,上述的连接器能通过在其制造过程中将大致L型的屏蔽罩收容于壳体的收容空间内而制造。即,针对设置有在相互交叉的方向开口的两个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壳体,在收容空间内收容上述导电部件,从第一开口以覆盖导电部件的形式收容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罩部件,并且从第二开口以覆盖导电部件的形式收容直线状延伸的第二罩部件。然后,在收容空间内组装第一罩部件的一端部和第二罩部件的一端部。其结果是,能实现罩内置型的大致L字型的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9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